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描寫死亡的成語。

描寫死亡的成語。

豹死留皮:豹子死了,皮留在世間。比喻將好名聲留傳於後世。 出處:《新五代史·王彥章傳》:“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長眠不起:死亡的別稱。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鄭友過壹冢,駐馬而吟,久不得屬,冢中人續之曰:‘下有百年人,長眠不知曉。’”

城門魚殃: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或禍害。出處:明·李東陽《尹公墓誌銘》:“城門魚殃,昆崗玉碎。”

從容就義:就義:為正義而死。無所畏懼地為正義事業而犧牲。 出處:宋·朱熹《近思錄》:“感慨殺身者易,從容就義者難。”

從壹而終:丈夫死了不再嫁人,這時舊時束縛婦女的封建禮教。 出處:《周易·恒》:“曰婦人貞潔,從壹而終也。”

存亡未蔔:蔔:猜測,估計。或是活著,或是死了,不能預測。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十七:“況宗族遠離,夫家存亡未蔔,隨緣快活,亦足了壹生矣。”

丹心碧血:丹心:紅心、忠心。碧血:血化為碧玉。碧:青綠色的寶石,表示血的珍貴。赤誠的忠心,寶貴的鮮血。用以贊揚為國捐軀的重大犧牲。 出處:《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元·鄭元祐《張禦史死節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粉骨捐軀:指粉身碎骨,獻出生命。 出處:唐·杜牧《又謝賜批答表》:“勢當戮力盡瘁,粉骨捐軀,知無不為,見死寧避!”

甘心瞑目:瞑目:閉上眼睛,指死去。心甘情願,死了也不遺憾。 出處:《後漢書·馬授傳》:“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願,甘心瞑目。”

宮車晏駕:晏:遲。宮車遲出。舊為帝王死亡的諱辭。 ?出處:《史記·範睢蔡澤列傳》:“宮車壹日晏駕,是事之不可知者壹也。”

孤兒寡婦:死了父親的孩子,死了丈夫的婦女。泛指失去親人,無依無靠者。 ?出處: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孤子寡婦,寒心酸鼻。”

骨化形銷:指死亡。 出處:唐·元稹《鶯鶯傳》:“則當骨化形銷,丹誠不泯,因風委露,猶托清塵。”

鼓盆之戚:舊指死了妻子。出處:《莊子·至樂》:“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賫誌而沒:賫:懷抱著,帶著;歿:死。誌願沒有實現就死了。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賫誌沒地,長懷無已。”

駕鶴成仙:指死的婉稱。出處:楊大群《關東傳奇》第54章:“老爹,妳駕鶴成仙了,嘿嘿。”

駕鶴西遊:死的婉稱。

捐軀報國:舍棄身軀,報效國家。 出處:《元史·王戢傳》:“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軀報國,今既僨軍,得死為幸!”

捐軀赴難:軀:身體。指舍棄生命,奔赴國難。出處:三國·魏·曹植《白馬篇》:“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

捐軀殉國:殉國:為國家的利益而犧牲生命。為了國家而獻出生命。 出處:北魏·楊炫兺《洛陽伽藍記·追光寺》:“既見義忘家,捐生殉國,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慷慨就義:慷慨:情緒激昂;就義:為正義而死。正氣凜然,意氣高昂地為正義而死。 出處:李六如《六十年代的變遷》:“現在是四更時分,彭、劉、楊三位,同在制臺衙門前慷慨就義了。”

溘然長逝:指死去。

溘然長往: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常作悼念死者用詞。 ?出處:《楚辭·離騷》:“寧溘死以流亡兮。

蘭摧玉折:摧:折斷。蘭草、美玉都折斷了。舊時多用於哀悼人不幸早死。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毛伯成既負其才氣,嘗稱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沒而不朽:沒:同“歿”,死。指人的身體雖死,但其精神、業績、文章永存人間。

墓木拱矣:墳墓上的樹木已有兩手合抱那麽粗了。意思是妳快要死了。這是罵人的話。後指人死了很久。 出處:《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亦。”

墓木已拱:墳墓上的樹木已有兩手合抱那麽粗了。意思是妳快要死了。這是罵人的話。後指人死了很久。 ?出處:《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亦。”

泣血稽顙:稽顙:古代壹種跪拜禮儀,屈膝下跪,以額觸地。指懷著十分沈痛的心情向前來致哀的賓客哭拜並致以謝忱。

人亡物在:人死了,東西還在。指因看見遺物而引起對死者的懷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出處:宋·曾會《重登瀟湘樓》詩:“物在人亡空有淚,時殊事變獨傷心。”

人亡政息:亡:失去,死亡;息:廢,滅。舊指壹個掌握政權的人死了,他的政治措施也跟著停頓下來。 出處:《禮記·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如喪考妣:喪:死去;考:已死的父親;妣:已死的母親。好象死了父母壹樣地傷心。 出處:《尚書·舜典》:“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

若喪考妣:喪:死去;考:父親;妣:母親。好象死了父母壹樣地傷心。 ?出處:漢·揚雄《元後誄》:“享國六十,殂落而崩。四海傷懷,擗踴拊心,若喪考妣,遏密八音。”

喪明之痛:喪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兒子,哭瞎眼睛。後指喪子的悲傷。 出處:《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

山高水低: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八:“萬壹有些山高水低,有甚把臂,那原聘還了壹半,也算是他們忠厚了。”

山頹木壞:冊:泰山;頹: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斷。比喻眾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出處:《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身先朝露:指身體比早晨露水消失還快。比喻很快死亡。

神滅形消:指死亡。

生榮死哀:活著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 出處:《論語·子張》:“其生也榮,其死也哀。”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人誰不沒,達士徇名,生榮死哀,亦孔之榮,嗚呼哀哉。”

生榮死衰:活著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 ?出處:《論語·子張》:“其生也榮,其死也哀。”

壽滿天年:天年:自然壽數。人活滿自然壽數而去世。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三十二:“諸公皆生人道,為王公大人,享受天祿。壽滿天年,仍還原所,以俟緣會,又復托生。”

死不瞑目:瞑目:閉眼。死了也不閉眼。原指人死的時候心裏還有放不下的事。現常用來形容極不甘心。 ?出處:《三國誌·吳書·孫堅傳》:“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

死而不朽:指身雖死而言論、事業等長存。

死而後已:已:停止。死了以後才罷手。形容為完成壹種責任而奮鬥終身。 出處:《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死而無悔: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態度堅決。 ? 出處:《論語·述而》:“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死而無怨:即使死了,也毫不怨恨。形容心甘情願。 ?出處: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三折:“不是我閑淘氣,便死呵死而無怨,待悔呵悔之何及!”

死且不朽:猶言至死不忘。?

死生榮辱:指死亡,生存,榮耀,恥辱。

死心塌地:原指死了心,不作別的打算。後常形容打定了主意,決不改變。 出處:元·無名氏《鴛鴦被》第四折:“這洛陽城劉員外,他是個有錢賊,只要妳還了時方才死心塌地。”

死於非命:非命:橫死。在意外的災禍中死亡。 出處:《孟子·盡心上》:“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死欲速朽:指人死了以後屍體腐朽得越快越好。人死入土為安。

雖死猶生:猶:如同。指人雖死,精神不滅,楷模猶存。也指心無牽掛、憾事,雖死猶同活著。 ? 出處:晉·常璩《漢中士女誌·文姬》:“先公為漢忠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天年不測:指意外的死亡。 ?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此後成人婚娶,俱系鮑文卿撫養,立嗣承襠,兩無異說。如有天年不測,各聽天命。”

同垂不朽:?壹同流傳,永不磨滅。

兔死狗烹: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貍感到悲傷。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 出處:《宋史·李全傳》:“狐死兔泣,李氏滅,夏氏寧獨存?”元·無名氏《賺蒯通》第四折:“今日油烹蒯徹,正所謂兔死狐悲,芝焚蕙嘆。”

為國捐軀:捐:獻;軀:身體,指生命。為國家犧牲生命。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二回:“可憐成湯首相,為國捐軀。”

嗚呼哀哉:嗚呼:嘆詞;哉:語氣助詞。原為表示哀痛的感嘆語,舊時祭文中常用。現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出處:《詩經·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左傳·哀十六年》“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

物在人亡:人死了,東西還在。指因看見遺物而引起對死者的懷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出處:宋·曾會《重登瀟湘樓》詩:“物在人亡空有淚,時殊事變獨傷心。”

香消玉碎:比喻年輕美貌女子死亡。

香消玉損:比喻年輕美貌女子死亡。同“香消玉碎”。

香消玉殞:比喻美麗的女子死亡。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絕,粉骨殘軀血染衣!”

兄死弟及:原指哥哥死了,弟弟即位做君主。後也指弟弟接替哥哥的職位和事業。 出處:《公羊傳·昭公二十二年》:“不與當,父死子繼,兄死弟及之辭也。”

眼穿心死:眼穿:望眼欲穿;心死:心如死灰。眼睛望穿,心也死了。形容殷切的盼望落空而極度失望。 出處:唐·杜甫《喜達行在所三首》詩:“西憶岐陽信,無人遂卻回。眼穿當落日,心死著寒灰。”

壹命歸西:指死亡。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壹下兒,我不就壹命歸西了嗎!”

壹命歸陰:指死亡。 出處:清·俞萬春《蕩寇誌》第99回:“蘭生壹銅人橫掃過去,打著穆春腰肋,壹命歸陰。”

壹命鳴呼:指死亡。常含幽默詼諧意味。 出處: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又過半年,忽然劉二感天行時氣,頭疼發熱。正是:‘福無雙至從來有,禍不單行自古聞。’害了六七日,壹命嗚呼,已歸泉下。”

壹命嗚呼:嗚呼:嘆詞,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詞,後即以此為死亡的代稱。指人死亡。 出處: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湯峻巖說:‘殺兩個叫花子開張!這兩個叫花子就是這樣壹命嗚呼了。’”

瘞玉埋香:瘞:埋藏;玉、香:泛指美貌的女子。指美麗的女子死亡。 出處:明·高啟《聽教坊舊妓郭芳卿弟子陳氏歌》:“加減樂事浮雲改,瘞玉埋者今幾載?”

因噎廢食:原意是說,因為有人吃飯噎死了,就想讓天下人都不吃飯,這太荒謬了。比喻要做的事情由於出了點小毛病或怕出問題就索性不去幹。 出處:《呂氏春秋·蕩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飲恨而終:飲恨:心裏懷著怨恨和冤屈。內心滿懷著怨恨或冤屈死去。 出處:唐·蔣防《霍小玉傳》:“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如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

永垂不朽:垂:留傳後世;朽:腐爛,磨滅。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出處:《魏書·高祖紀下》:“雖不足綱範萬度,永垂不朽,且可釋滯目前,釐整時務。”

油幹燈盡:比喻很快就要死亡。同“油幹燈草盡”。 出處:《蕩寇誌》第四四回:“孔厚道:‘嫂嫂揣理,小生並非不出力,只我不是神仙,那有靈芝仙藥,所用不過樹皮草根,油幹燈盡,大命已終,如何救得。’”

於呼哀哉:於呼:感嘆詞。哉:語氣詞。原意感嘆或悲哀。又用於祭文,表示對死者的哀悼。 出處:《詩·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荀子·樂論》:“亂世惡善,不此聽也。淤乎哀哉,不得成也。”

與世長辭:辭:告別。和人世永別了。指去世。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誌異·賈奉雉》:“仆適自念,以金盆玉碗貯狗矢,真無顏出見同人,行將遁跡山林,與世長辭矣。”

玉碎香殘:比喻美貌女子的死亡。 出處:清·洪升《長生殿》第二十七出:“玉碎香殘荒郊臥,雲拋雨斷重泉墮。”

玉碎香消:比喻女子死亡。 ?出處:明·無名氏《尋親記》第二十四出:“玉碎香消鏡臺荒,綠雲繚亂懶梳妝。”

玉碎香銷:比喻女子的死。 ?出處:清·湘靈子《軒亭冤》第七出:“喜今朝玉碎香銷,魂遊天國路迢迢,此去何須悲悼。”

玉碎珠沈:美玉破碎,珠寶沈沒。比喻美女的死亡。 ? 出處:唐·秦貫《唐故滎陽鄭府君夫人博陵崔氏合祔墓誌銘》:“珠沈玉沒兮,人誰靡傷,桂殞蘭雕兮,***泣摧香。”明·葉憲祖《鸞鎞記·仗俠》:“若他強逼成姻眷,拼壹個珠沈玉碎,蚤赴黃泉。”

馭鳳驂鶴:駕鳳騎鶴。傳說中仙人多駕鶴升天,故用以比喻仙人或得道之士。今常作為哀挽婦女用語。 出處:唐·吳融《和皮博士赴上京觀中修靈》詩:“鶴馭已從煙際下,鳳膏還向月中焚。白雲鄉路看看到,好駐流年翊聖文。”

遠垂不朽:永垂不朽。 ?出處:明·李贄《與汪鼎甫書》:“所謂水中鹽味,可取不可得,是為千古絕唱,當與古文遠垂不朽者也。”

月墜花折:月亮落下,鮮花夭折。比喻美女死亡。 ?出處:清·洪升《長生殿·補恨》:“誓世世生生休拋撇,不提防慘淒淒月墜花折,悄冥冥雲收雨歇,恨茫茫只落得死斷生絕。”

珠沈玉碎:比喻美女的死亡。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把左手向身後壹綽,便要提起那把刀來,就想往項下壹橫,拼這副月貌花容,作壹團珠沈玉碎。”

珠沈玉磒:比喻美女的死亡。同“珠沈玉碎”。

死無葬身之地:死了沒有地方埋葬。形容慘死或嚴厲的懲罰。 ?出處:明·王世貞《鳴鳳記·寫本》:“相公堅執如此,夫婦死無葬身之地矣!”

狡兔死,良狗烹: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 ?出處:《韓非子·內儲說左下》:“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或禍害。 ? 出處:北齊·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