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憂天寓意:多用於嘲諷那些為本來不用擔憂的事而去擔憂發愁的人,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固然是好的,但是面對無法改變或者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沒有必要過度的擔心。對待事物,應該多持樂觀積極的態度,往好的地方想。註意心理平衡,無需自尋煩惱。其故事如下:
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身沒有安全居住的地方,乃至於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擔憂而擔憂,就前去勸慰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妳壹舉壹動,壹呼壹吸,整天都在天裏活動,怎麽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個人說:“天當真是氣體積聚的,那日月星辰不會掉下來嗎?”勸慰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氣體積聚的,只不過是氣體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對人有所傷害。”
那個人又說:“那地塌陷下去怎麽辦?”勸慰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面八方的空虛之處,沒有什麽地方是沒有土塊的。妳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麽還擔心會陷下去呢?”那個杞國人放下思想包袱非常高興;勸慰他的人也如釋重負非常高興。
杞人憂天賞析:
這是壹則益智寓言,寫了憂天者與憂人者兩種人。作者並不以這兩種人為然。文章重點刻畫了壹個“杞國人”的形象,他頭頂藍天,卻整天擔心藍天會崩塌下來,腳踏大地,卻成天害怕大地會陷落下去,以致睡不著覺,吃不下飯。
他還擔心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掉下來,惶惶不可終日。在別人耐心的開導下,他又放下心,高興極了。壹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現在讀者的眼前了。
另外壹個人物,開導杞人的熱心人,他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是代表了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開導的方法,還是值得肯定的。古代道家學者長廬子也並不贊成這個開導者關於天地無毀的說法,他認為壹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毀。
而列子認為,天地無論成毀對人來說都是壹樣的。道的本質在於虛靜無為,人也應該以篤守虛靜的處世態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費心智。
這則寓言的客觀意義是值得重視的,它反映了當時自然科學在宇宙形成理論上的成果,所謂“積氣”“積塊”“日月星宿亦積氣中有光耀者”等見解,其辯證思維水平之高,是令人膺服的。
寓言的作者運用對話刻畫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尋味。文章基本以對話構成,言簡意賅,邏輯嚴謹,讀來文氣貫通。這則寓言也成為後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詩曰“杞國有人憂天傾”,即出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