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解釋:心懷不滿,暗中發泄。
成語出處:《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傑壯士與論議,腹非而心謗。”
不平則鳴bù píng zé míng
成語解釋:鳴:發出聲音,指有所抒發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壓迫就要發出不滿和反抗的呼聲。
成語出處: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例 句:“不平則鳴”,看看現時的情況,難怪學生們厲聲疾呼——革命、救國。(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七章)
付之壹嘆fù zhī yī tàn
成語解釋:嘆壹口氣。多指對不滿意的某件事表示無可奈何。
成語出處: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壹:“前日之事,我也不計較長短,付之壹嘆罷了。”
人言嘖嘖rén yán zé zé
成語解釋:人們不滿地議論紛紛。
恨鐵不成鋼hèn tiě bù chéng gāng
成語解釋:形容對所期望的人不爭氣不上進感到不滿,急切希望他變好。
例 句:只為玉玉不上進,所以時常恨他,也不過是“恨鐵不成鋼”的意思。(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六回)
得步進步dé bù jìn bù
成語解釋:已進了壹步,還要向前進壹步。比喻野心大,貪心永不滿足。
例 句:自北寧失敗後,法人得步進步,海疆處處戒嚴。(清·曾樸《孽海花》第六回)
怏怏不樂yāng yāng bù lè
成語解釋:怏怏:形容不滿意的神情。心中郁悶,很不快活。
成語出處:《史記·絳侯周勃世家》:“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例 句:種怏怏不樂,然猶未深信其言,嘆曰:“少伯何慮之過乎?”(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八十三回)
聚斂無厭jù liǎn wú yàn
成語解釋:聚斂:搜刮,盤剝。厭:飽,滿足。盡力收刮錢財,永遠也不滿足。形容非常貪婪。
描寫不滿的成語有哪些?描寫不滿的成語有哪些?
成語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王夷甫婦郭泰寧女,才拙而性剛,聚斂無厭,幹豫人事,夷甫患之而不能禁。”
眾怒難犯zhòng nù nán fàn
成語解釋:犯:觸犯、冒犯。群眾的憤怒不可觸犯。表示不可以做群眾不滿意的事情。
成語出處:《左傳·襄公十年》:“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
例 句:妳們來意甚善,只是眾怒難犯,趕快去吧。(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壹回)
矯時慢物jiǎo shí màn wù
成語解釋:矯時,矯正時俗。慢,傲慢。指對現實不滿,態度傲慢。
成語出處:《後漢書·彌衡傳》:“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
例 句:青年才子難免矯時慢物,多經磨練之後將會成為棟梁之材的。
貪心不足tān xīn bù zú
成語解釋:貪得無厭,永不滿足。
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五回:“汝貪心不足!既得吳郡,而又強並吾界!”
天壤王郎tiān rǎng wáng láng
成語解釋:天壤:指天地之間,即人世間;王郎:指晉王凝之。天地間竟有這種人。原是謝道蘊輕視其丈夫王凝之的話。後比喻對丈夫不滿意。
成語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壹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則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玩世不恭wán shì bù gōng
成語解釋:玩世:以消極、玩弄的態度對待生活;不恭:不嚴肅。因對現實不滿而采取的壹種不嚴肅、不認真的生活態度。
成語出處:《漢書·東方朔傳贊》:“依隱玩世,詭時不逢。”
例 句:余鄉殷生文屏,畢司農之妹夫也,為人玩世不恭。(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顛道人》)
五鬼鬧判wǔ guǐ nào pàn
成語解釋:許多小鬼戲弄判官。劇目名。舊時也比喻居上位者被對自己不滿或輕蔑的人所戲弄。
例 句:惟其中有五鬼鬧判壹語,不知所出;以問余,亦無以應也。(魯迅《小說舊聞鈔·三保太監西洋記》)
學而不厭xué ér bù yàn
成語解釋: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成語出處:《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例 句: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毛澤東《中國***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
今不如昔jīn bù rú xī
成語解釋:昔:往昔,過去。現在不如過去。多用於表示對世事的不滿情緒。
成語出處:宋·吳曾《能改齋溫錄·冷齋不讀書》:“作詩曰:‘老色日上面,歡悰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後當不如今。’”
怨聲載道yuàn shēng zài dào
成語解釋:載:充滿。怨恨的聲音充滿道路。形容人民群眾普遍強烈不滿。
成語出處:《詩比·大雅·生民》:“實覃實訏,厥聲載路。”《後漢書·李固傳》:“開門受賂,署用非次,天下紛然,怨聲滿道。”
例 句:凡有些余利的,壹概入了官中,那時裏外怨聲載道,豈不失了妳們這樣人家的大體?(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六回)
描寫不滿的成語有哪些?成語-成語解釋-成語出處-中小學課本同步成語解釋-古今成語解釋
嘖有煩言zé yǒu fán yán
成語解釋:嘖:爭辯;煩言:氣憤不滿的話。形容議論紛紛,報怨責備。
成語出處:《左傳·定公四年》:“會同難,嘖有煩言,莫之治也。”
例 句:我輩與之遺老,本不能誌同道合,其嘖有煩言,正是應有之事。(《魯迅書信集·致許壽裳》)
這山望著那山高zhè shān wàng zhe nà shān gāo
成語解釋:比喻對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環境不滿意,老認為別的工作、別的環境更好。
牢騷滿腹láo sāo mǎn fù
成語解釋:壹肚子委曲、不滿的情緒。
不逞之徒bù chěng zhī tú
成語解釋:不逞:不得誌,不如意;徒:人(含貶義)。因心懷不滿而鬧事搗亂的人。
成語出處:《左傳·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例 句:如有不逞之徒假托民軍,借端擾害治安,即為人民公敵。(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