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疾忌醫
讀音:huì jí jì yī。
解釋:指隱瞞疾病,不願醫治。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的缺點和錯誤。
引證:宋代周敦頤《周子通書·過》:“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
翻譯:現在的人有了過錯而不接受別人的規勸,就好像對醫生隱瞞自己的疾病,寧可毀滅自身也不醒悟似的。
引用: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立此存照”》:“患著浮腫,而諱疾忌醫,但願別人糊塗,誤認他為肥胖。”
例句:在工作上,諱疾忌醫的人,往往會把問題弄得更嚴重。
擴展資料
《扁鵲治病》這則寓言選自於《韓非子·喻老》,作者是戰國末期的思想家韓非。此文講述了蔡桓公諱疾忌醫,最後病入骨髓、體痛致死的故事。
作者在闡釋道理、敘寫過程中,贊頌了扁鵲之神智而鞭撻了蔡桓公的固執、愚頑,簡單的語言傳達,無繁復累贅,無咬文嚼字。
此文以桓侯病情發展為主線,結構流暢緊湊、跌宕有致,逐步將說理推進。作者采用三叠式手法,通過描寫扁鵲的多次諫勸深化了主題。
另外,扁鵲的反復勸說與桓公不以為意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不費矯飾之功便刻畫出人物的不同特點:扁鵲盡心負責、醫術高明,而桓公驕橫自大、不知變通。
作者旨在提醒人們要善於聽取他人意見,要懂得見微知著,防患於未然,不要諱疾忌醫。
百度百科--扁鵲見蔡桓公
百度百科--諱疾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