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難書的意思是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
解釋:罄竹難書原義是用盡南山的竹子做竹簡,都寫不完他的罪行(罄:用盡,用完。竹:竹子;古人用竹子制成竹簡來寫字);後比喻事實極多,難以寫完(多指罪惡);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出處:《舊唐書李密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罄竹難書最早見於《呂氏春秋》,形容“亂象極多,難以勝數”。後來多指“罪惡極多”。
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描述亂世的各種異象,如馬有生角、雄雞五足、雞卵多毈、有豕生狗等。又說:其主不知驚惶亟革,上帝降禍,兇災必亟。“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意謂這些怪象都是政治敗壞所產生的亂亡之兆,而且多到用盡荊、越兩地的竹子來寫都寫不完。
孫臏兵法:“戰者,以形相勝者也。形莫不可以勝,而莫知其所以勝之形。形勝之變,與天地相敝而不窮。形勝,以楚越之竹書之而不足。”
罄竹難書造句:
1、當年納粹德軍對猶太人的罪行罄竹難書,歷史不會忘記的。
2、侵略者的燒殺搶掠,無法計數,罄竹難書。
3、他的罪行罄竹難書,想改過也來不及了。
4、這名嫌犯的罪狀罄竹難書,社會大眾都期盼司法能依法懲處,彰顯公義。
5、這壞人罄竹難書,實在讓人不可原諒。
6、他的罪過雖罄竹難書,但看他有意點悔意,就再給他壹次機會吧。
成語寓意
隋煬帝荒淫無度,窮兵黷武。惡貫滿盈必遭天譴,農民起義遍地起,隋煬帝最終落了個身死國亡的下場,可悲可憐。有些人的罪惡確實罄竹難書,這些人會遺臭萬年,難以逃脫歷史的評判。但是還有壹種人,壹輩子行善積德,這些人名垂青史,永遠會被世人牢記。
俗語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對小錯聽之任之,終有壹天小錯會釀造無法彌補的大錯。而行大善的人也是從壹件壹件的小事開始做起的,如果日行壹善,就能夠積累起壹個善良的人生,眾人喝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