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樹林裏新生的樹葉催換著舊的樹葉,流水中前面的波浪讓位給後面的波浪。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這兩句是針對白居易因痛逝故人情緒感傷而寫的,寓意深刻,表示了新陳代謝是自然規律,生生死死亦是尋常事,用不著為此感傷——春天的樹木新葉催換舊葉,奔流的河水,前面的波浪讓後面的波浪前行。
詩人擺脫了壹般悼亡詩的感傷情緒,借對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生與死的看法,認為生死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必然規律。抒發了積極向上、奮發不已的精神。在生動形象的比喻中,有著警策深刻的哲理,現在常用這兩句詩比喻新舊事物交替的必然性。
出處:唐劉禹錫《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原文:吟君嘆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惟覺祭文多。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萬古到今同此恨,聞琴淚盡欲如何。
譯文:吟誦起您哀悼亡友的兩首絕句,使我心中悲傷地寫成這首短歌。我徒然驚嘆世上的老朋友越來越少,只覺得文集中的祭文卻越來越多。芳林中新葉不斷催換著舊葉,流水裏前波總是讓位給後波。從古到今,人人都有哀悼死者的憾事,您即使為亡友流盡眼淚,又將如何?
擴展資料首聯,寫即指讀了白居易寄來的兩首絕句,後有感於友朋之離世,亦作詩抒發感慨。
頷聯,寫到友人壹壹離開人間,祭文所做自然增加,以致文集中祭文最多,對於友人去世之傷痛無奈之情,自己的孤獨之感溢於言表。
頸聯乃千古名句,亦最能體現劉禹錫的哲學思想。本義指春天裏,茂盛的樹林新長出的葉子,催換著老葉、舊葉;江河中,奔騰的流水前面的退讓給後起的波浪。這裏“陳葉”、“前波”可指微之、敦詩、晦叔等已經去世的好友,也可指舊事物。“新葉”、“後波”可指“晚輩”亦可指新事物。
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祖籍彭城(今屬江蘇徐州)。生於嘉興(今屬浙江)。公元793年與柳宗元同榜中進士,壹同參與永貞革新,結果壹同貶謫遠郡,歷盡坎坷。
晚年回洛陽,任太子賓客等閑職,後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其詩精煉含蓄,與白居易並稱“劉白”,白居易稱他為“詩豪”。曾自編其著述為“四十通”,又刪取四分之壹為“集略”,今不傳。《新唐書·藝文誌》載《劉禹錫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搜集遺佚,輯為《外集》10卷。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