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己為公,漢語成語,意思是指為公***的利益而舍棄個人的利益。
壹、拼音:shě jǐ wèi gōng。
二、成語出處:方誌敏《清貧》:“而矜持不茍,舍己為公,卻是每個***產黨員具備的美德。”
三、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大公無私。
四、近義詞:大公無私、舍己為人、克己奉公。
五、反義詞:假公濟私、損公肥私。
六、英文翻譯:to give up one's private interests for the public good (idiom); to behave altruistically; selfless and public spirited.
七、註音:ㄕㄜˇ ㄐ壹ˇ ㄨㄟˋ ㄍㄨㄥ。
八、感情色彩:舍己為公是貶義詞。
九、繁體:舍己為公。
十、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十壹、產生年代:當代成語。
詞語造句:
1、我們從小就應當培養自己具有舍己為公的好品德。
2、鐵匠決心舍己為公,成功將燒熔的壹大桶滾燙鐵水倒向井裏。
3、王臨川先生之偉大,在於他憂國憂民,勇於創新,舍空讓己為公,鞠躬盡瘁。
4、方誌敏奉“矜持不茍,舍己為公棚如”為準則,經手的款項非常多,自己卻沒有壹點積蓄,在被捕時敵人也沒從他身上搜出錢。
5、在壹次山火中,消防員們鬥和局以舍己為公,沖進火海救援被困群眾。
6、警察叔叔為了失主找回錢包奮不顧身地追小偷,這種舍己為公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