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難書意思解釋比喻罪惡很多,難以寫完。
罄竹難書(拼音:qìng zhú nán shū)是壹則來源於文人作品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呂氏春秋·明理》: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
罄竹難書原義是用盡南山的竹子做竹簡,都寫不完他的罪行(罄:用盡,用完。竹:竹子;古人用竹子制成竹簡來寫字);後比喻事實極多,難以寫完(多指罪惡);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故事隋朝末年,統治者隋煬帝異常殘暴,生活上驕奢荒淫,又不顧百姓疾苦,連年大興土木,不斷在國內大量征兵,征用勞力,年輕力壯的男子不是去打仗,就是給朝廷幹活。結果片田大地荒蕪,百姓民不聊生。勞苦大眾忍無可忍,於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在眾多的農民起義軍中,有壹支是翟讓領導的義軍。它以瓦崗寨(今河南滑縣南)為根據地,稱為瓦崗軍。起義軍中有許多是漁獵手,勇敢善戰。翟讓驍勇而有膽略,隊伍很快發展到萬余人。
早在煬帝大業九年,越國公楊玄感就乘農民起義紛起的時候,起兵反隋,但不久即敗死。他的手下李密,在失敗後被捕,但在押送途中逃脫。大業十二年,他投奔瓦崗起義軍,遊說翟讓聯合附近各起義軍,取得對隋軍的作戰勝利,從而取得了翟讓的信任。次年李密取得全軍領導權,稱魏公。
罄竹難書成語寓意:
隋煬帝荒淫無度,窮兵黷武。惡貫滿盈必遭天譴,農民起義遍地起,隋煬帝最終落了個身死國亡的下場,可悲可憐。有些人的罪惡確實罄竹難書,這些人會遺臭萬年,難以逃脫歷史的評判;但是還有壹種人,壹輩子行善積德,這些人名垂青史,永遠會被世人牢記。
俗語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對小錯聽之任之,終有壹天小錯會釀成無法彌補的大錯。而行大善的人也是從壹件壹件的小事開始做起的。如果日行壹善,就能夠積累起壹個善良的人生,眾人喝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