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臨渴掘井、饑餐渴飲、如饑如渴、渴者易飲等。
壹、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
釋義:比喻願望無法實現,只好用空想來加以安慰。
出處:元·賈仲名《對玉梳》:“妳要我便是望梅止渴。”
二、臨渴掘井?[ lín kě jué jǐng ]
釋義:到口渴的時候才去挖井。比喻平時不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出處:明·朱伯廬《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譯文:凡事先要準備,像沒到下雨的時候,要先把房子修補完善,不要到了口渴的時候才來掘井。
三、饑餐渴飲 [ jī cān kě yǐn ]?
釋義:餓了吃飯,渴了喝水。形容生活必需。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說得天花亂墜,爭似饑餐渴飲。”
四、如饑如渴 [ rú jī rú kě ]?
釋義:形容迫切的心情或要求。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二回:“宋江陪笑道:‘怎敢相戲。實慕員外威德,如饑如渴。萬望不棄鄙處,為山寨之主,早晚***聽嚴命。’”
五、渴者易飲?[ kě zhě yì yǐn ]?
釋義:口渴的人喝什麽都覺得甘甜。舊時比喻久經苛政而最知對德政感恩。
出處:《孟子·公孫醜上》:“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
譯文:饑餓的人吃什麽都覺得好吃,口渴的人喝什麽都覺得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