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來自故事的成語

來自故事的成語

1、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又名三顧草廬,典出《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當時屯兵新野的劉備,三次到南陽郡鄧縣隆中請諸葛亮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出師表》。現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壹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2、毛遂自薦

毛遂自薦,意思是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秦圍趙都邯鄲,平原君急赴楚國求救,欲挑選二十名隨員.選的十九人,毛遂以囊錐自喻,說若處於囊中將脫穎而出,自薦同往。十九人謂其傻皆譏笑之.至楚,平原君與楚王談判,日終不決。

眾人無奈,毛遂按劍而上,陳述利害,威言並加,使楚王答應派兵,並鍤血為盟。眾皆佩服至極,稱是毛遂使趙國重新雄起。

3、畫蛇添足

意思是畫蛇時給蛇添上腳,後比喻壹人做了壹件事,不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多此壹舉。出自《戰國策·齊策二》。

古時候,楚國有壹家人祭完祖之後,準備將祭祀用的壹壺酒,賞給幫忙辦事的人喝。幫忙辦事的人很多,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夠的,這時有人建議:每個人在地上畫壹條蛇,誰畫得最快,就把這壺酒給他。大家都認為這個方法很好,在地上畫起蛇來。

有個人畫得很快,他回頭看別人還都沒有畫好,心裏想:他們畫得真慢,我再給蛇畫幾只腳也不算晚呢。正在他給蛇畫腳的時候,另外壹個人已經畫好了。那個人說:“妳見過蛇嗎?蛇是沒有腳的,所以第壹個畫好蛇的人不是妳,而是我了。”

4、揠(拔)苗助長

意思是把苗拔起來,幫助其成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最後事與願違。[1]出自《孟子·公孫醜上》。

有個宋國人,他十分期盼禾苗長高,於是就去田裏把禾苗壹個個的拔高,壹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田裏去看苗(的情況),然而苗都枯萎了。

5、東施效顰

比喻模仿別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醜。有時也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根底差,學別人的長處沒有學到家。出自《莊子·天運》。

西施因胸口痛,所以皺著眉頭走在村子中,村中的壹個長得醜的人(東施)看見了,覺得她這樣做很漂亮,回家後也捂著自己的心口走在村子中。村中的富人見了她,牢牢地關著大門不出去;窮人見了東施,帶著妻兒躲開(她)。(東施)只知道皺著眉頭會很美,卻不知道皺眉頭為什麽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