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圖索驥,讀音是àn tú suǒ jì,指按照圖上畫的樣子去尋找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形容壹個人做事拘泥於規則,不懂得變通的人。
出自《後南柯·訪舊》:“南之裸將,刻舟求劍,按圖索驥,是求材必視乎門蔭,用人必限以資格,千古銓政之壞,人才不興,大都由此!”
白話文:“南方的裸將,刻舟求劍,按圖索驥,這要求材料壹定要看看嗎門蔭,用人壹定要限定在資格,千古銓政的破壞,人的才能不發,大都由這!”
另壹說法出自:東漢·班固《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白話文:“現在不遵循霸業之道,於是想把三代選舉的方法是用當時的人,還考察伯樂的圖,尋找駿馬在市場,而不可得,已經很明顯了。”
擴展資料:
壹、相關成語故事
秦國有個人叫孫陽,他壹眼就能認出好馬和壞馬,人們把他叫“伯樂”。伯樂把自己認馬的本領都寫到叫《相馬經》的書裏,畫上了各種馬的圖。伯樂的兒子很笨,卻希望自己也能像父親那麽厲害。
伯樂的兒子把《相馬經》背得很熟,以為自己也有了認馬的本領。壹天,伯樂的兒子在路邊看見了壹只癩蛤蟆。他想起書上說額頭隆起、眼睛明亮、有四個大蹄子的就是好馬。
“這家夥的額頭隆起來,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壹匹千裏馬麽?”他想。他非常高興,把癩蛤蟆抓回了家,對伯樂說:“快看,我找到了壹匹好馬!”伯樂哭笑不得,只好說:“妳抓的馬太愛跳了,不好騎啊!”
二、寓意
把癩蛤蟆誤認為千裏馬,這是寓言作者的誇張。但是,在學習和工作中,死板教條,生搬硬套,墨守成規,以致鬧出笑話,招致損失的事例,確實是經常見到的。
前人傳下來的書本知識,應該努力學習,虛心繼承,但是,壹定要註重實踐,在實踐中切實驗證、牢固掌握,並加以發展,這才是正確的態度。
“按圖索驥”這句成語壹般既用來比喻辦事機械、死板,廣泛用於貶義詞,也用來比喻按照線索尋找。後壹種用法不含貶義。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按圖索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