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無所不為
無所不為,漢語成語,拼音是wú suǒ bù wéi,意思是沒有不幹的事情,指什麽壞事都幹或幹盡了壞事。
出處
《論語·陽貨》“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何晏 集解引 漢 鄭玄 曰:“無所不至者,言其邪媚無所不為。”
例句
《三國誌·吳書·張溫傳》:“揆其奸心,無所不為。”
《北史·宇文智及傳》:“﹝?宇文智及?﹞蒸淫醜穢,無所不為。”
宋 蘇軾 《策別十二》:“及至 秦漢之世,其民見利而忘義,見危而不能授命,法禁之所不及,則巧偽變詐,無所不為。”
《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怎知朱三與劉文政卻去學習賭博,無所不為。?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回:他兩個無所不為,把眾僧趕出去了。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二回:近日除將這個窮酸餓醋來做個正知寨,這廝又是文官,又沒本事,自從到任,把此鄉間些少上戶詐騙,亂行法度,無所不為。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今專務遊蕩,無所不為,老夫所以憂耳。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壹回:“﹝知縣﹞在這裏酷虐小民,無所不為。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六回:見那些童生,也有代筆的,也有傳遞的,大家丟紙團,掠磚頭,擠眉弄眼,無所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