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若即若離相似成語

若即若離相似成語

若即若離相似成語是:敬而遠之、貌合神離

若即若離

成語拼音:ruò jí ruò lí

成語解釋:即;湊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對人保持壹定距離。

成語出處: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這邊兩個新人在新房裏乍來乍去,如蛺蝶穿花;若即若離,似蜻蜓點水。”

成語繁體:若即若離

成語用法:若即若離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態度不明朗。。

近義詞:敬而遠之、貌合神離

反義詞:親密無間、親如骨肉

成語例子:他的書雖然和《了凡綱鑒》也有些相合,但大段又很不相同,若即若離,令人不知道講起來應該怎樣拉在壹處。(魯迅《仿徨 高老夫子》)

敬而遠之

成語拼音:jìng ér yuǎn zhī

成語解釋:敬:尊重;遠:不接近;之:指對象。尊敬他又不接近他。

成語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成語繁體:敬而遠之

成語用法:敬而遠之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敬若神明、若即若離

反義詞: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形影相隨

成語例子:若遇此等人,敬而遠之,以免殺身之禍。(清 劉鶚《老殘遊記》第十壹回)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認為仁包括恭、寬、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實行的方法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學生樊遲問怎樣才算智,孔子說:“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貌合神離

成語拼音:mào hé shén lí

成語解釋:貌:外表;神:內心。指外表上壹致;內心裏不壹樣。形容表面上關系很融洽;而實際上各懷心思。

成語出處:清 宣鼎《夜雨秋燈錄 得新忘舊》:“自有此寵復,神意即淡然,偶有酬對,亦只貌合神離耳。”

成語繁體:皃合神離

成語用法:貌合神離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同床異夢、貌合心離

反義詞:心心相印、同心同德、情投意合

成語例子:但壹從我做了他的黨代表之後,便由“誌同道合”壹變而為“貌合神離”。(郭沫若《塗家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