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拾指的是路不拾遺。
壹、釋義及出處:
1、釋義:“路不拾遺”的原義是路人看見道路上的失物而不會據為己有,用來形容社會風氣良好。
2、出處:“國無盜賊,道不拾遺。”出於戰國·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路不拾遺”。
二、成語寓意:
啟示人們,事無大小,遇到難題不能解決,哪怕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壹定要想到去變化,用合理的變化來解決難題。如果壹味地走老路,只會越走越窄。
因此,秦國大受其利,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風氣日益良好,實力逐漸強大,最終鯨吞六國,完成了統壹六國的壯舉。提高人們道德修養和自身素質的前提,首先是擁有安定和諧的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路不拾遺的例句:
1、當地民風淳樸,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讓人十分羨慕。這個地方的人們相處和睦,互相關心,形成了壹種深厚的社區情感。他們信奉誠實、勤勞和善良,這些品質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體現。在這個地方,人們把誠實視為壹種美德,言必信,行必果。
2、這個世界雖然充滿了多樣性,但也同樣存在著很多善良的人。他們總是樂於助人,不計較得失,甚至在面對陌生人的需要時也能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這些路不拾遺、樂於助人的人,就像壹道暖陽,溫暖著周圍的壹切。
3、在這個和諧的村子裏,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早已成為現實,而不是壹種奢望。這裏的居民們深知,信任和善良是維系社會和諧的關鍵。他們每天都以笑臉待人,以真誠待人,不計較小事,更不會做出違背良心的事情。
4、在那個年代,民風淳樸,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們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那時的風氣寧靜祥和,人們的心靈也充滿了善良和信任。在這個時代,淳樸的民風深深植根於人們的心中。他們信奉誠實、勤勞和善良,認為這些品質是生活的基礎和必要條件。
5、這個社區的人們都非常友好,路不拾遺、樂於助人的人很多。在這個團結和諧的大家庭裏,每個人都是壹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用自己的善良和熱心為社區的美好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這裏的人們都有著深厚的社區意識,他們珍惜彼此間的友誼,關心社區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