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類似螳螂捕蟬的故事的成語還有哪些

類似螳螂捕蟬的故事的成語還有哪些

請在此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註釋

鄭——春秋時代壹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履——音呂,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奪,忖度,這裏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後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詞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詞,這裏指量好的尺碼.

坐——同座,就是座位,這裏指椅子、凳子壹類的家具.

操——操持,帶上、拿著的意思.

罷——罷了,完結的意思,這裏指集市已經解散.

無——虛無,沒有,這裏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評點

這個鄭國人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連鞋子也買不到.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也許是不會有的吧?但類似這樣的人,倒確是有的.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本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本本上寫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本本上寫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要碰壁.

兩兒辯日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壹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壹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壹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壹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註釋

故——緣故,這是原因的意思.

去——離去,這裏是指太陽與地球的距離.

日中——太陽當頂,這是中午的時候.

車蓋——這是車篷.古代,人乘坐的獸車上的篷,形狀象傘,用來遮蔽陽光和雨.

盂——音於,古時壹種裝飲食品、敞口的器皿.

滄滄——清冷,使人感到有寒意的意思.

探湯——湯,就是熱水.探湯,就是把手伸到熱水裏,感到燙熱的意思.

決——決定,決論,就是判斷的意思.

孰——文言疑問人稱代詞,就是“誰”的意思.

多知——知識豐富,博學多才的意思.

評點

這個故事說,人們看問題不能各執壹端,而要避免主觀、片面性,要學會客觀地、全面地分析問題.孔子被稱為聖人、天才,好為人師,但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只好被人譏笑.

拔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註釋

憫――――耽心、憂慮的意思.

長――――生長、發育的意思.

揠――――拔的意思.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樣子.

謂――――告訴.

病――――勞累.

予――――文言人稱代詞,我的意思.

趨――――趕去.

非徒―――不僅只是.

評點

此則寓言從反面生動地說明了這樣壹個道理:遇事如果不從客觀實際出發,只能是好心辦壞事.

平漫屠龍

朱漫學屠龍於支離益.殫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註釋

屠――――屠宰,宰殺牲畜.

殫――――盡,用完用盡.

家――――家庭的財產.

技――――屠龍的本領.

評點

世界上並沒有龍這種東西,但朱泙卻硬要去學殺龍,結果只能是耗費光陰,所學非所用.由此可見,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

畫蛇添足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壹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壹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壹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註釋

祠——音詞,祠堂,封建社會中祭祀祖宗或先賢、烈士的地方.這裏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屬,在自己手下辦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飲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來的意思.

安——文言疑問詞,怎麽、怎樣的意思.

亡——不存在,這裏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戰國策——我國壹部古書的名稱.原來只是壹些零散的材料,記載我國戰國時代謀士和說客的政治活動及其言辭.西漢人劉向將這些材料進行了整理和校訂,按照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國排列起來,壹***編成三十三卷,簡稱《國策》.

點評:

這個畫蛇添足的人,不僅驕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別人喝了.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有的人辦事,總是覺得自己高明,比別人了不起,於是不顧客觀實際,主觀武斷,失敗的,不論對國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危害性.

狐假虎威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壹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吾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裏,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棗猶百獸之畏虎也.”

註釋

荊宣王——就是楚國的國君楚宣王.他是楚肅王的兒子,名字叫良夫.

北方——指我國當是中原壹帶的各個諸侯小國家.

昭奚恤——人名,楚國當時著名的將領.

江壹——人名,魏國人,很有智謀,當時在楚國做事.

長——音掌,長官,首領的意思.

然——就是這個樣子,(回答)“對”的意思.

評點

這個故事主要的意義不在於表現狐貍的聰明,而在於揭露它的狡猾,指出:有的壞人為了欺負好人和幹壞事,總要找到壹種勢力作為靠山,打著壹塊招牌,掩護自己,嚇唬別人.善良的人們,要透過表象,識破這種騙術.

魯侯養鳥

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禦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

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壹臠,不敢飲壹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鳥也,非以鳥養鳥也.

註釋

昔――――從前、過去的意思.

禦――――指魯侯親自迎接的意思.

觴――――動詞.敬酒的意思.

九韶―――古代舜時壹種音樂的名稱.

太牢―――指豬、牛、羊三牲做的供品.

臠――――切成塊狀的肉.

評點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種多樣,紛繁蕪雜的;人們做事都要看清對象,根據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如若不然,必然招致魯侯養鳥的可笑結局.

葉公好龍

子張見魯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禮.托仆夫而去,曰:“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裏之外,犯霜露,冒塵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也.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經,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今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裏之外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詩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註釋

子張——孔子的學生,姓顓孫,名叫師,春秋時陳國人.子張是他的外號.

魯哀公——春秋時代魯國的國君,姓姬,名叫蔣.

士——封建社會裏,對知識分子的泛稱.

舍——音社,古代計算路程的單位,壹舍等於三十裏.

趼——音儉,同“繭”字,就是腳底上長出的硬皮,俗稱老繭.

寫——這裏是用刀、筆刻畫的意思.

窺——音虧窺伺,就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音有,窗戶.

施——有意,伸出、延伸的意思.

詩——就是《詩經》,我國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分“風”、“雅”、“頌”三部分,***三百零五篇,多數是民歌.這裏所引的詩句,見《詩經》“小雅”的部分的《濕桑》篇.

敢——語助詞,冒昧、對不起的意思,用在句子開頭.

新序——我國壹部古書的名稱,是西漢著名經學家、散文家劉向編輯的.書中記述了許多的古代歷史的故事.

評點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

朝三暮四

宋有狙(jù)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於已也,先誑之曰:“與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從狙皆伏而喜.

註釋

狙——音居,獼猴,壹種猴子的名稱.

損——損失,減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這裏是家裏的糧食的意思.

充——充實,這裏是滿足的意思.

俄——俄頃,不久的意思,表示時間短暫.

匱——音潰,缺乏,不夠的意思.

馴——音尋,馴服,順從的意思.

誑——音狂,欺騙,瞞哄的意思.

若——文言人稱代詞,就是“妳”、“妳們”的意思.

茅——音敘,橡實,壹種糧食.

評點

這個故事原來的意義,是揭露狙公於弄的騙術,告誡人們要註重實際,防止被花言巧語所蒙騙.但是後來,這個故事的意義有了些變化,被引申為反復無常,用來譴責那種說話、辦事經常變卦、不負責任的人.

按圖索驥

這個成語來源於《藝林伐山》,伯樂《相馬經》有“隆顙(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得壹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壹眼就能看出壹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據說,伯樂把自已豐富的識馬經驗,編寫成壹本《相馬經》,在書上,他寫了各種各樣的千裏馬的特征,並畫了不少插圖,供人們作識馬的參考.

伯樂有個兒子,智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裏馬K?吹健斷嗦砭?飛纖擔骸扒Ю錇渺鬧饕?卣魘牽?唚悅牛?笱劬Γ?闋酉褶?鵠吹木魄?欏保?隳每詞椋?庾呷ィ?朧允宰約旱難哿Α?

走了不遠,他看到壹只大癩蛤蟆,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匹好馬,和妳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曲塊!”

伯樂看了看兒子手裏的大癩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氣,幽默地說:“這‘馬’愛跳,沒辦法騎呀!”

參考資料:

/chu/yu/cheng1.html

畫餅充饑

三國時候,魏國有個人叫盧毓.他十歲就成了孤兒,兩個哥哥又先後去世.在兵荒馬亂中,他辛勤努力養活著寡嫂和侄兒,日子過得很艱難.他的為人和學問受到了人們的稱贊.

後來盧毓做了官.他為官清正,任職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議,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時選拔官吏,壹般是憑人推薦,而推薦者往往只推薦有名的人物,這些名人多數只重清談,不務實際,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滿意.在選拔中書郎時,魏明帝就下令說:"這次選拔,要由盧毓來推薦.選拔的人不要只看名聲.名聲就像在地上畫個餅壹樣,其實是不能吃的啊!"

"畫餅充饑"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產生的.現在往往用來比喻用空想來作自我安慰,或者用來說明虛名是沒有實際用處的.還有個成語"望梅止渴",意思和它相近.

望梅止渴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第二十七》:“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望梅止渴的心理原理

話說曹操帶兵走到壹個沒有水的地方,士兵們渴得很,為了激勵士氣,曹操就對士兵們說:"前面不遠處有很大的壹片梅樹林,梅子特別多,又甜又酸,到時我們吃個痛快."士兵們聽了,壹個個都流出口水來,不再嚷渴了,行軍的速度也加快了.

在電影《上甘嶺》中,我們可愛的連長也成功地演繹了壹回"望梅止渴"的現代版.電影中有這樣壹個情節:在坑道裏嚴重缺水的危機情況下,連長給戰士們講述了壹個"梅子"的故事,引得戰士們壹個個都在吞口?

事實上,望梅止渴這個典故道出了壹個非常有趣而又十分常見的心理現象--聯覺.聯覺是指由壹種感覺引起另壹種感覺的心理活動.具體到望梅止渴這個典故,就是由聽覺引起了味覺.除味聽聯覺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有這樣的體驗:看到紅的、橙的、黃的顏色會產生溫暖的感覺,而看到藍的、青的、綠的顏色會產生寒冷、涼快或清爽的感覺,因而前者稱為暖色,後者稱為冷色.這是由視覺引起溫度覺的結果.

最常見的是色聽聯覺,即聽到壹種聲音會引起壹種色覺,通常是低音引起深色,高音引起淺色.心理學家蘭菲爾德(H. S. Langfeld)曾做過壹個有關色聽聯覺的實驗,結果表明:不同的音符會引起不同的色覺,而且對同壹個人來說,音調和顏色的聯系是相當穩定的,有些人在7年後仍保持c音符與紅色,d音符與紫色,f音符與粉紅色,b音符與非常明亮的銅色的對應關系.

正因為聯覺現象的普遍存在,也使人們在有意無意中把這壹心理學原理應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尤其是在現代的廣告中有相當普遍的應用.

參考資料:

/xldd/xldd33.html

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裏吊著壹口大鐘.

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裏高興

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

怎麽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壹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

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壹把大錘,拼命朝鐘砸去,咣的壹聲巨響,把他

嚇了壹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偷扔謔歉嫠呷嗣俏藝?謖飫鎄抵勇穡克?睦鏌患保?

子壹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麽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

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見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

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鐘來,壹下壹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

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評點:

此則寓言從反面生動地說明了這樣壹個道理:遇事如果不從客觀實際出發,只能是好心辦壞事.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後來被莊子拿來形容養生的道理的寓言

實出自《莊子》.即“庖丁解牛”實乃莊子所創之言也

這壹天,庖丁被請到文惠君的府上,為其宰殺壹頭肉牛.只見他用手按著牛,用肩靠著牛,用腳踩著牛,用膝蓋抵著牛,動作極其熟練自如.他在將屠刀刺入牛身時,那種皮肉與筋骨剝離的聲音,與庖丁運刀時的動作互相配合,顯得是那樣的和諧壹致,美妙動人.他那宰牛時的動作就像踏著商湯時代的樂曲《桑林》起舞壹般,而解牛時所發出的聲響也與堯樂《經首》十分合拍.

站在壹旁的文惠君不覺看呆了,他禁不住高聲贊嘆道:“啊呀,真了不起!妳宰牛的技術怎麽會有這麽高超呢?”

庖丁見問,趕緊放下屠刀,對文惠君說:“我做事比較喜歡探究事物的規律,因為這比壹般的技術技巧要更高壹籌.我在剛開始學宰牛時,因為不了解牛的身體構造,眼前所見無非就是壹頭頭龐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 年的宰牛經歷以後,我對牛的構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時,出現在眼前的就不再是壹頭整牛,而是許多可以拆卸下來的零部件了!現在我宰牛多了以後,就只需用心靈去感觸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麽地方可以下刀,什麽地方不能.我可以嫻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構造,將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連的空隙之處,利用這些空隙便不會使屠刀受到絲毫損傷.我既然連骨肉相連的部件都不會去硬碰,更何況大的盤結骨呢?壹個技術高明的廚師因為是用刀割肉,壹般需要壹年換壹把刀;而更多的廚工則是用刀去砍骨頭,所以他們壹個月就要換壹把刀.而我的這把刀已經用了19年了,宰殺過的牛不下千,可是刀口還像剛在磨刀石上磨過壹樣的鋒利.這是為什麽呢?因為牛的骨節處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極薄的刀鋒插入牛骨的間隙,自然顯

得寬綽而遊刃有余了.所以,我這把用了19年的刀還像剛磨過的新刀壹樣.盡管如此,每當我遇到筋骨交錯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難以下手,這時就要特別警惕,瞪大眼睛,動作放慢,用力要輕,等到找到了關鍵部位,壹刀下去就能將牛剖開,使其像泥土壹樣攤在地上.宰牛完畢,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環顧四周,不免感到誌得意滿,渾身暢快.然後我就將刀擦拭幹凈,置於刀鞘之中,以備下次再用.”

文惠君聽了庖丁的這壹席話,連連點頭,似有所悟地說:“好啊,我聽了您的這番金玉良言,還學到了不少修身養性的道理呢!”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世間萬物都有其固有的規律性,只要妳在實踐中做有心人,不斷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會做得十分漂亮.

參考資料:

/view/41275.htm 坐井觀天

出處]

《莊子·外篇·秋水》:“子獨不聞夫埳井之鼃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虷、蟹與科鬥,莫吾能若也!且夫擅壹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裏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

唐·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解說]

在《莊子·秋水》中,莊子講了這樣壹個故事:

在壹口廢井裏,住著壹只青蛙.壹天,青蛙在井邊碰見壹只從東海來的大鱉.青蛙自豪地對海鱉誇口說:“妳看,我住在這裏多麽愜意呀!我要高興,就在井邊跳躍遊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裏休息.有時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裏,有時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妳看旁邊的那些小蟲、螃蟹和蝌蚪,它們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獨自占據這口廢井,多麽自由自在!先生為什麽不經常到井中觀賞遊玩呢?”

海鱉聽了青蛙的壹番高談闊論,就想進入井中看看.可是,它的左腳還沒有完全伸進去,右腳就被井欄絆住了.它只好後退幾步,把它看到的大海的情景告訴青蛙:“妳見過大海嗎?海的廣大,豈止千裏;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古時候,十年裏就有九年鬧水災,海水並不因此增多;八年裏就有七年鬧旱災,海水卻不因此而減少.大海不受旱澇影響,住在廣闊無垠的大海裏才是真正的快樂.”

唐朝大文學家韓愈在他的《原道》中寫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意思是說,坐在井裏觀察天空,就會覺得天很小很小.其實不然,不是天太小,而是由於看天的人站得低、眼光太窄的緣故.

由這兩篇文章便有了兩個意義相近的成語——“井底之蛙”和“坐井觀天”.井底之蛙”用來諷喻那些見識狹窄、短淺,而又盲目自大、不接受新事物、不識大局的人.“坐井觀天”形容眼界狹小,所見有限.輸入您的回答,每壹次專業解答都將打造您的權威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