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作為我國文化的壹部分,堪稱源遠流長,然而在漫長的演化中,有的成語卻因為人們望文生義、誤傳訛傳,導致這些成語大大背離了原本的意義,甚至有些驢唇不對馬嘴。接下來,我們便來簡單盤點幾個被誤傳的成語:
1、空穴來風。這個成語出自於楚國宋玉的《風賦》,其中有?枳句來巢,空穴來風?之語。原文大意如下:楚襄王說,?風是天地間的壹種氣流,普通而暢流無阻地吹送而來,不分貴賤高低吹到每壹個人身上。妳卻認為是我壹個人享有的風,可有什麽理由??宋玉回答說,?我從老師那裏聽說,枳樹彎曲的枝丫上會招來鳥雀做窩,空穴之處會產生風。鳥窩和風會根據條件不同而出現,那麽風的氣勢自然也會因為條件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從原文可知,空穴來風本來指的是?事出有因?的意思,比喻消息和謠言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結果卻被扭曲成了消息和傳說毫無根據。
2、兩肋插刀。這個成語出自於《隋唐演義》,是由?秦叔寶為朋友兩肋莊走岔道?的傳說演變而來。隋朝末年,秦叔寶本在縣衙當差,縣太爺派秦叔寶帶領眾捕快前去捉拿?響馬?,而其中便有秦叔寶結交的江湖朋友。秦叔寶為了搭救朋友,先是派人暗中通知朋友躲避,後又在抓捕過程中故意帶領捕快在路過兩肋莊時走了岔道,結果導致抓捕行動失敗,秦叔寶也差點因此喪命。
雖然同樣是指為朋友義氣而承擔了極大的犧牲,但?岔道?和?插刀?顯然有著明顯的不同,屬於明顯的誤傳。
3、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裏的?為?原為二聲,意思是?修養,修為?的意思,因此?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願意是,如果人不能勤於修身,那麽就會為天地所不容。然而, 這句話現在的意思變為了人如果不為了自己,那麽簡直就是天理難容,反而成為了自私的代名詞。(這個成語爭議較大)
4、無奸不商。其願意為?無商不尖?,原指古代開糧行、賣谷米的以升、鬥作為量器,賣家在量米時會以壹把紅木戒尺之類削平升鬥內隆起的尖,以保證分量準足。而在錢貨兩清之後,商家又會另外再拿出壹些糧米,加在升鬥上作為?添頭?,意思是讓利於買家,從而讓客人滿意。由於商家往往用這種方式來賺取回頭客,便有了?無商不尖?的說法。
由此可見,該成語的本是商家讓利於買家的壹種做法,本是褒義詞,結果傳到後來成為了商人奸詐的代名詞,成為了貶義詞,不過古代歷來重農輕商,這個詞語的出現也就不難理解了。
5、無毒不丈夫。該成語出自於關漢卿的《望江亭》第二折,其中有?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之語,原意是說氣量狹小那便不是君子,沒有度量那便不能稱為大丈夫。
這個詞語的意思本來是勸說他人要有?度量?,結果卻變成了要成就大事業必須手段毒辣的意思。
6、狗屁不通。原為?狗皮不通?,由於狗的表皮沒有汗腺,因而在炎熱的夏天導致汗液排不出去,因此必須要借助舌頭來散發熱量,這也是狗為什麽總伸舌頭的原因。結果最後因為石玉昆《三俠五義》中的壹句?柳老賴婚狠心推測,馮生聯句狗屁不通?,導致該詞直接發生了本質上的改變。
原來說的是狗的生理特征,結果最後變成了指責別人說話或文章極不通順。
7、七月流火。該成語出自《詩經?國風?豳(bīn)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句話中,?七月?指的是夏歷七月,?流?指的是移動、落下,?火?則指的是星象中的?大火星?。?七月流火?的意思是說,每當夏歷黃昏的時候,便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而此時天氣便也開始慢慢轉涼了。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本來是說天氣逐漸轉涼,提醒人們該準備冬天衣裳了,結果最後卻變為了形容公歷七月天氣炎熱。8、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也被寫為?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出自於《三國演義》。這個詞語中的?皮匠?其實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指副將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三個副將的智慧加起來能夠抵得上或超過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
這個成語的意思雖未發生變化,但?皮匠?和?裨將?顯然有著明顯區別。
9、不到黃河心不死。原本是?不到烏江心不死?,烏江也就是項羽自刎的地方。原本說的是項羽壹路突圍到烏江,這才萬念俱灰,最終自刎而死。結果最後?烏江?被訛傳為了?黃河?,意思也變為了不到無路可走的地步不肯死心。
10、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個成語原為?嫁稀隨稀,嫁叟隨叟?,是因諧音訛化而來,其中?稀?為少年,?叟?為老者,古人的婚姻只能聽憑父母安排,兩人甚至在結婚前都不知道對方是老是少,是美是醜。所以等看到對方的時候,無論是好是壞都已成定局,只能認命。
這個成語的意思其實也並未發生根本改變,但內容卻已經變的面目全非。
11、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該成語出自於《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意思是說,不孝順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就像父母不存在壹樣的行為是最為不孝順的。舜在沒有通知自己的父母就娶了自己的妻子,就像他的父母不存在壹樣的行為就是無後的解釋。君子還是應該事先通知父母才對。至於現在這個詞語的意思,大家都應該知道了。
12、明日黃花。這裏的明日指的是重陽節,?黃花?指的則是菊花。重陽節賞菊,乃是民俗之壹,古代的文人騷客便常在這壹天相聚賞花,吟詩作文。蘇軾在《九日次韻王鞏》中寫道,?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意思是說既然已經相聚了就不必急著回去,還是趁著這菊花盛開的重陽節日賞花為好,等到明天重陽已過,不但人觀之無趣,恐怕飛舞的彩蝶看了那過時的菊花也會犯愁的。因此,?明日黃花?比喻的便是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現在則多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
這個詞不但意思發生了變化,而且極容易被大家用錯,很多人認為?明日?怎麽還沒有到,怎麽會過時,因此而將其用為?昨日黃花?。
如上所述,在成語漫長的發展過程當中,因訛傳而導致意思發生本質變化的成語並不在少數,而在今天,同樣有很多人望文生義而將成語用錯,久而久之必將導致更多的成語意思發生本質性變化,不可不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