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蹄的筆順

蹄的筆順

蹄的筆順豎、橫折、橫、豎、橫、豎、提、點、橫。

蹄,漢語壹級字,讀作蹄(tí),本義指牛、馬、豬、羊等有蹄類哺乳動物足趾前部的典型角質覆蓋物,以將趾的末端幾乎全部包裹住,又指有角質保護物的腳。

形聲字。從足,虒聲。虒,從虎,《說文·虎部》:虒,委虒,虎之有角者也。《說文》:蹏,足也。段玉裁註:俗作蹄。《淮南子·兵略》:凡有血氣之蟲,含牙帶角,前爪後距,有角者觸,有齒者嚙,有毒者螫,有蹏者趹。

同本義,馬候蹄。——《谷梁傳·昭公八年》。釋文:蹄,馬足也。馬蹄可以踐霜雪。——《莊子·馬蹄》驢不勝怒蹄之(蹄,用如動詞:踢)——唐· 柳宗元《三戒》。

又如:牛蹄;馬蹄;豬蹄;蹄涔(留有牛馬腳跡的小池塘);蹄窪(留有蹄跡的小水塘);蹄道(有著獸蹄鳥跡的走道);蹄蚤(蹄趾與腳爪);蹄書(詔令;詔書。因用赫蹄紙書寫,故稱),指牲口。

包含蹄字的成語:

1、牛蹄中魚,漢語成語,拼音是niú tí zhōng yú,意思是牛蹄印坑裏的魚。比喻死期迫近。出自《與韋仲將書》。

2、轂交蹄劘,漢語成語,拼音是gǔ jiāo tí mó,意思是車輪交錯,馬蹄相接。形容馬路繁忙,車馬來往頻繁。出自《孫樵集·書褒城驛壁》。

3、蹄閑三尋,讀音tí xián sān xún,是漢語詞匯,指馬奔走時,前後蹄間壹躍而過三尋。

4、牛蹄之魚,漢語成語,拼音niú tí zhī yú,意思是牛蹄印坑裏的魚,比喻死期迫近,出自《孔叢子·連叢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