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濫竽充數中“濫”的意思是什麽“充”的意思是什麽我知道的成語故事有?

濫竽充數中“濫”的意思是什麽“充”的意思是什麽我知道的成語故事有?

濫:失實的,假的。

充:冒充

寓言故事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不到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不到300個人在壹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名叫南郭的處士聽說了齊宣王喜歡聽合奏,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裏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擺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處士就隨那300人壹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壹樣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心裏極為得意。

其實南郭處士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處士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壹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比別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處士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壹天又壹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豐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ǐ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但他喜歡聽獨奏。於是齊湣王發布了壹道命令,要這300個人輪流來吹竽給他欣賞。南郭處士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處士這樣不學無術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壹時,騙不了壹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會因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壹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壹身真本領,才能抵擋住壹切困難、挫折和考驗。[4]

成語啟示

人物點評

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樂隊中裝模作樣地湊數,竟然可以得到賞賜,壹旦要自己憑真實本領單獨演奏時,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這個寓言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裏面充數,或是用不好的東西混在好東西裏充數。南郭先生也成了濫竽充數者的代名詞。

千百年來,濫竽充數這個故事,壹直被人們廣為傳誦。南郭處士的行為騙得了壹時,卻騙不了壹世。強調個人應該勤學苦練,使自己具有真才實學。

南郭先生也有很多的優點:能夠毛逐自薦,主動請纓;能夠在高手如林的皇家吹竽樂隊中混跡,而不被識破;能夠壹眼看透齊宣王的喜好,冒欺君之罪,以假作真,非壹般人可以想象;而後主動下臺走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齊宣王:不知道他是如何挑選舉皇家吹竽樂隊的成員的,該制度導致了讓壹點不會自己專業的人都可以在從事專業工作,不是他無能就是其周圍的管理樂隊的人有問題,可以推論行賄/受賄古以有之;自己不懂音樂還裝風雅,連壹個不會竽的人都看不出,難道不是濫竽充數嗎?憑空養三百吹竽的人,以滿足個人的喜好,浪費納稅人的錢,視百姓如糞土古以有之。

齊湣王:子承父業,連喜好都繼承了,但帶來了改革,壹代天子壹代臣。看樣子他是懂點吹竽的,壹個壹個的聽或欣賞,這才會有濫竽充數的故事。壹個壹個的聽,淘汰了南郭先生,下壹個淘汰的是誰呢?肯定是那些比較差的人,三百竽人人人自危,汗不敢出,個個緊張,汗流如註。 然而他也同齊宣王壹樣,以滿足個人的喜好,浪費納稅人的錢。更有甚者,壹個壹個聽,勢必花更多的時間在享樂,而忽視朝廷的公務。常此以往,國將不國,歷史就是如此!好壹個濫竽治國!

三百吹竽的人: 與南郭先生長期***事,必知道其不會吹竽,但從不向王匯報。典型的官官相護,明哲保身,對周圍的不正之風聽之任之,助長其發展,難道其中沒有更多的南郭先生嗎?他們對先王必是感激不盡,宣王從不管他們的能力好壞,能吹就行,不會吹也可以,宣王要的排場和熱鬧。對齊湣王必沒好感,人人過堂,競爭壓力,朝不保夕。

揭示道理

濫竽充數的故事告訴人們:弄虛作假是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壹個人如果像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樣,沒有真本事,只靠裝樣子嚇喝人,在別人還不了解真相的時候,能夠蒙混壹陣子,但是總有真相大白的壹天。

寓意:諷刺了混入內行冒充有本事,而無真才實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