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處不同
“投之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出自《詩經·衛風·木瓜》。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出自《詩經·大雅·抑》。
2、內涵不同
“投桃報李”:他送給我桃兒,我拿李子回送他,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妳贈給我木瓜,我回贈妳美玉”,其深層語義當是:雖汝投我之物為木瓜,而汝之情實貴逾瓊琚;我以瓊琚相報,亦難盡我心中對汝之感激。
“投之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與“投桃報李”不同,回報的東西價值要比受贈的東西大得多,這體現了壹種人類的高尚情感(包括愛情,也包括友情)。
這種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贈的東西及其價值的高低在此實際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義,表現的是對他人對自己的情意的珍視。
實際上,作者胸襟之高朗開闊,已無衡量厚薄輕重之心橫亙其間,他想要表達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
擴展資料
《國風·衛風·木瓜》是中國古代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壹首詩,全詩三章,每章四句: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關於此詩主旨有很多爭論,經過漢人、宋人、清人乃至當今學者的考釋,對此詩,文學史上大致出現了“美齊桓公說”“男女相互贈答說”“朋友相互贈答說”“臣下報上說”“諷衛人以報齊說”“諷刺送禮行賄說”“表達禮尚往來思想說”等七種說法。
“木瓜”作為文學意象也被賦予了多種不同的象征意義。其中“臣子思報忠於君主”“愛人定情堅於金玉”“友人饋贈禮輕情重”三種意象逐漸成為“木瓜”意象的主流內涵。
百度百科--投桃報李
百度百科--《國風·衛風·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