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紹威,魏州貴鄉人。
父親羅弘信,本名羅宗弁,開頭做馬牧監,服事節度使樂彥貞。光啟末年,樂彥貞的兒子樂從訓驕橫太盛,招聚兵馬,想誅滅魏州牙軍。
牙軍大怒,聚集吶喊攻打他,樂從訓出逃據守相州。牙軍廢除樂彥貞,囚禁在龍興寺,逼著要他做僧人,不久便殺死了他,推舉小校趙文建任留後。
此前,羅弘信自己說,在居住的地方遇見壹位白胡須的老頭,對他說:“妳將成為壹方土地的主人。”這樣做夢遇見了兩次,內心覺得怪異。
不久趙文建與軍心不協,牙軍們相聚呼喊說“:誰願做節度使?”羅弘信立即應聲回答說“:白須老頭早就告訴我,可以做妳們的君長。”唐朝文德元年(888)四月,牙軍們推舉羅弘信為魏州留後。
朝廷聞訊,就正式授給他節旄。 乾寧年間,太祖急攻兗州、鄆州,朱王宣向太原求援,這時李克用派大將李存信領兵前往赴援,向魏州借用道路,屯駐在莘縣。
李存信帶兵沒有法度,不斷征取魏州的牛馬,羅弘信對此不平。太祖乘機派使者對羅弘信說“:太原晉人誌在吞並河朔,當回師之日,貴道就很可憂慮了。”
羅弘信便感到害怕,於是與太祖結好,又出兵三萬人攻打李存信,打敗了他。不久,李克用領兵攻打魏州,紮營於觀音門外,魏州所屬城邑多被晉軍攻占。
太祖派葛從周援救羅弘信,在洹水與晉軍交戰,活捉了李克用的兒子落落獻上,太祖令將落落送給羅弘信,羅弘信殺了他,晉軍才退。這時太祖正在圖取兗州、鄆州,擔心羅弘信背離自己,每年歲時節日都送給他財物,必定言辭謙卑、禮物豐盛。
羅弘信每有回禮,太祖必當著魏州使者的面朝北方拜揖而接受,說:“六兄是比我年紀大壹倍的兄長,兄弟之邦,哪能用通常鄰邦的禮儀看待。”所以羅弘信以為太祖很看得起自己。
後來羅弘信歷官至檢校太尉,被封為臨清王。光化元年(898)八月,在任上去世。
羅紹威繼承父親的職位自稱魏州留後,朝廷也就順便任命他,接著正式授與他旄節斧鉞,加封為檢校太尉、兼侍中,封為長沙郡王。唐昭宗東遷洛陽,太祖命各道營修洛邑,羅紹威單獨營修太廟,詔令加封他為守侍中,進封為鄴王。
當初,至德年間,田承嗣盜取占據相、魏、澶、博、衛、貝等六州,招募軍中子弟,安置在部下,稱為“牙軍”,都供給豐厚的賞賜,使牙軍不勝驕寵。年代久遠,父子相承,親戚黨徒交結牢固,那兇暴的人,強取豪奪,違犯法令,官員不能制止。
牙軍們隨便變換主帥,就像兒戲,從田氏以後,近二百年,主帥的廢立,全出於牙軍之手,如史憲誠、何全白臯、韓君雄、樂彥貞,都是他們擁立的,對他們的優待獎賞稍不如意,就全家被誅。羅紹威苦於牙軍以往形成的弊病,雖以財貨收買姑息遷就,但內心不滿他們。
羅紹威繼承父職的第二年正月,幽州劉仁恭擁兵十萬圖謀擾亂河朔,進攻占領貝州,長驅直攻魏州。羅紹威向太祖求援,太祖派李思安援助他,屯駐在洹水,葛從周自邢州、氵名州領軍進入魏州,燕軍將領劉守文、單可及與太祖的軍隊在內黃交戰,燕軍大敗,太祖的軍隊乘勝追擊。
遇上葛從周也出軍掩擊,又打敗燕軍。斬首三萬余級。
三年,羅紹威派使者與太祖會合軍隊,壹同進攻滄州以回報太祖。從此羅紹威感念太祖援助之恩,深為仰慕並依附於他。
羅紹威眼見唐朝國運衰落,群雄交相作亂,太祖兵力強於天下,知道他必定有受禪代帝的意圖,所以全心全意依附交結他,成就他的事業,又經常擔心牙軍發生變亂,內心不安。天..初年,州城的地面無故下陷,不久小校李公亻全謀變,羅紹威更加害怕,於是定計除掉牙軍,派使者告訴太祖請求他做外援。
太祖答應了他,派李思安會同魏博鎮軍隊再次攻打滄州。在這以前,安陽公主在魏州去世,太祖乘機派遣長直軍校馬嗣勛挑選士兵壹千人,將兵器藏在巨大的口袋中,用肩輿擡入魏州,說是贊助安陽公主的葬事。
天..三年(906)正月五日,太祖親自領軍渡過黃河,聲稱到滄州、景州視察行營,牙軍很懷疑他的行動。這月十六日,羅紹威率領數百家奴門客與馬嗣勛***同攻打牙軍,當時住在牙城的壹千多牙軍,到天亮時全被誅殺,***八千家,都被滅了族,州城為之壹空。
第二天,太祖從內黃奔到鄴州。當時魏軍二萬,正與朝廷軍隊壹同包圍滄州,聽到魏州城中發生事變,魏軍於是擁著大將史仁遇固守高唐,六州之內,皆為勁敵,太祖派眾將分兵征討他們,半年才平定。
從此羅紹威雖然清除了逼迫自己的牙軍,然而立刻又後悔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不到幾個月,又發生浮陽戰役,羅紹威飛車饋送運輸軍需,從鄴都到長蘆五百裏,車軌交疊,不絕於路。
又在魏州建立元帥府,沿路設置亭候,供應牲牢、酒備、軍幕、什器,太祖上下全軍幾十萬人,所用軍需都不缺少。到太祖從長蘆回來,再次經過魏州時,羅紹威乘機對太祖說“:..州、岐下、太原終有狂妄詭密的意圖,各以復興唐朝王室為名,大王應當自己奪取國家政權,以斷絕別人的企圖,上天賜與的而不要,是古人就非議的。”
太祖深深感謝他。到太祖登帝位,加封羅紹威為守太傅、兼中書令,賜與扶天啟運竭節功臣名號。
禦駕將進洛陽時,羅紹威奉詔令重修五鳳樓、朝元殿,巨大的木材和精巧的工匠都非當時所有,而建築忽然。
2. 王守壹文言文的翻譯王守壹
唐朝貞觀初年,洛陽城有個平民百姓叫王守壹,自稱是終南山人,經常背著個大壺賣藥,有人求他買藥買不到的,必然病重而死;如果他急忙趕著沒病的人送給他藥,這人十天後必定染上重病。有個叫柳信的,祖祖輩輩住在洛陽,他家有萬貫財產,卻只有壹個兒子。兒子成年後,忽然在眉頭生出個肉塊。多次讓人治療,肉塊也不能除掉,聽說有這麽個王守壹,他便親自登門祈求,請到家裏後,便叫出兒子讓他看。王守壹先點上香,叫人擺上酒肴果脯,就像祭奠什麽壹樣,然後才從藥壺裏取出壹丸藥。用嘴嚼壹嚼攤敷在肉塊上,又叫擺上酒肉筵席。不多時,肉塊破了,有壹條小蛇露出來掉在地上,長約五寸,五彩斑斕,漸漸長到壹丈左右長。王守壹把筵席上擺的酒喝光了,對著蛇呵叱壹聲,那條蛇便騰空躍起,頓見雲露繚繞天色昏暗。王守壹忻然自得地騎著蛇飛去,不知飛到了什麽地方 左宗棠大腹便便,茶余飯後,也總喜歡捧著自己的肚皮說:“將軍不負腹,腹亦不負將軍。”有壹天,他心情大好,而不是小好,便效仿蘇東坡當年的口吻聲氣問周圍的人:“妳們可知道我肚子裏裝的是什麽?”這問題壹出,可就熱鬧了,有說滿腹文章的,有說滿腹經綸的,有說腹藏十萬甲兵的,有說腹中包羅萬象的,總之,都是惟恐馬屁拍得不夠響。可不知怎的,左宗棠這回卻拗著勁,對那些恭維的話無動於衷,腦袋瓜搖了又搖。帳下有位小營官在家鄉原是個放牛伢子,他憑著樸素的直覺,大聲說:“將軍的肚子裏,裝的都是馬絆筋。”左宗棠壹拍案桌,跳起身來,誇贊他講得太對了。這小鬼就憑壹句正點的話,破格提拔。湖南土話稱牛吃的青草為“馬絆筋”。左宗棠生於古歷壬申年,屬猴,但他最喜歡的卻是牛,喜歡牛能負重行遠,為此他不惜詭稱自己是牽牛星降世。這話可不是說著好玩的,他在自家後花園裏,專門鑿了口大池子,左右各列石人壹個,樣子酷似牛郎和織女,此外,還雕了壹頭栩栩如生的石牛,置於壹旁
3. 蘇世長諷諫文言文翻譯武德四年,高祖平定王世充後,他的行臺仆射蘇世長帶著漢南來歸順。
高祖指責他歸順遲了。蘇世長深深作了壹個揖說:“自古以來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來作比喻,壹個人獲得了,其他眾人便放手了。
哪裏有捕獲鹿以後,還忿恨其他同獵的人,追究他們爭奪鹿的罪名呢?”高祖和他有舊交,便壹笑而過。後來蘇世長與高祖在高陵圍獵,那天收獲很多,高祖命令將捕獲的禽獸陳列在旌門。
高祖環顧四周後問眾位大臣說:“今天圍獵,快樂嗎?”蘇世長回答說:“皇上您錯過了許許多多的獵物,今天圍獵,不過收獲壹百來只,不算十分快樂!”皇上吃驚得臉色都變了,後來又笑著說:“妳發顛了嗎?”蘇世長回答說:“如果僅從我的角度來考慮便是發狂了,但如果從您的角度來考慮則是壹片忠心呀!”蘇世長曾經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興的時候,上奏道:“這座宮殿是隋煬帝建的吧?為什麽雕刻裝飾這麽像呢?”高祖回答說:“妳好進諫像個直率的人,其實內心狡詐。妳難道不知道這座宮殿是我建的,為什麽要假裝不知道而懷疑是隋煬帝建的呢?”蘇世長回答說:“我實在不知道,只是看見傾宮、鹿臺、琉璃等如此奢華,不是壹位崇尚節約的君王所做的。
如果真是您建造的,實在不合適呀!我是壹介武夫,有幸能在這裏陪侍。看見皇上的房屋能蔽風霜,就認為足夠了。
隋煬帝因為竭盡奢靡,百姓不堪忍受而造反,您得到了江山,其實是對他竭盡奢靡的懲罰,自己也要不忘節儉呀。現在在他的宮殿內又大加裝飾,想撥亂反正,難道可能嗎?”高祖每次都給他好的臉色。
蘇世長前前後後多次進諫,高祖從中得到極大的好處。
4. 蔔天璋文言文的翻譯文蔔天璋,字君璋,洛陽人。
父親蔔世昌,在金朝任孔國官。憲宗蒙哥南征時,蔔世昌率眾歸附,授官為鎮撫,統領民兵二千戶,升為真定路管民萬戶。
憲宗六年,登錄征調黃河以北的二千民戶遷徙至黃河以南,命蔔世昌專領,因而定居於汴梁。蔔天璋自幼聰穎,長大後以正直而自負,研讀書史,懂得成敗大體。
至元年間,出任河南府府史,當時黃河以北有饑民數萬人,聚集在黃河上準備向南遷徒,皇帝下詔,令百姓恢復舊業,不得南渡,眾人喧嘩不肯歸家。蔔天璋顧慮發生變亂,勸總管張國寶聽憑這些人渡河,張國寶接受了他的意見,才沒有生出事端。
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知蔔天璋的賢良,征辟他為憲史,他的聲望更為矚目。後任禦史臺掾,有位侍禦史依仗權勢貪汙受賄,禦史揭發了他貪贓。
當時蔔天璋主管文讀,還沒來得及上奏,所以也被讒毀,他和禦史都被拘押於內廷,禦史悲傷埂咽,蔔天潭問他為什麽這樣,禦史說:“我已老了,只有壹個女兒,心裏覺得可憐;她聽說我被拘押,已經數日沒有吃飯,所以心中悲傷。”蔔天璋說:“盡職而死,正合大義,為什麽要為子女哭泣呢?”禦史很慚愧,向蔔天璋拜謝,不久便被赦免了。
丞相順德王伾持國政,擢升蔔天璋為中書掾,任提控,政事可否,他都竭力辨別,其他的宰相很生氣,對蔔天璋的話置之不理,但順德工卻聽從蔔天璋的意見,並且說:“掾能這樣做,我還有什麽可擔憂的!”大德四年,任工部主事。蔚州有壹名劉帥,強橫地奪取他人產業,官吏不敢處理,中書省調蔔天璋前去斷決,劉帥屈服,所奪回地又歸於民。
大德五年,因為樞密大臣暗伯的推薦,被授予都事,並領他到府上,引見給皇帝,賜錦衣、鞍轡、弓刀等物。後來又因扈從之勞,加官為奉訓大夫,賜給侍宴服兩套。
任職期滿後,應當有人替職,樞密院大臣上奏請求留任,特地以替職的人作為增設的員額。武宗時,遷升為宗 *** 郎中,尚書省設立後,又遷升為刑部郎中。
當時盜賊很多,有人建議,讓罪犯及家屬都穿青色的衣帽,以區別於良民百姓。蔔天璋說:“穿著褐衣的犯人堵塞道路,這是秦代的弊政,何足效法!”丞相醒悟,制止了這種作法。
有人報告諸候工中有人圖謀不軌,皇帝責令蔔天璋審訊處理,為此得到了優厚的賞賜。尚書省臣獲罪,元仁宗召蔔天璋人官晉見,當時興聖太後也在座,仁宗指著他對太後說:“這是不貪賄賂的蔔天璋。”
太後問他現任什麽官職,蔔天璋回答說:“臣下任刑部郎中。”又問是誰推薦的,回答說:“臣下無才,誤被皇帝擢升任用。”
仁宗說:“先朝任命謝仲和為尚書,愛卿為郎中,都是朕親自推薦的。妳們應盡忠職守,不得怠懈!”當即把中書刑部的大印交給了他。
走馬上任時,他入官晉見,皇帝賜酒在隆福官款待,並賜錦衣三套。後受命處理謀反的案件,仁宗看著左右大臣說:“蔔天璋是個清廉謹慎的人,壹定會得到實情。”
蔔天璋稟承旨意斷案,才沒有出現冤獄。皇慶初年,蔔天璋任歸德府知府,鼓勵農耕,勸導學業;修復河流渠道,河水泛濫之患得以免除。
當時盜賊聚集,占據要道,商旅不通,蔔天璋捉住盜賊數百人,全部處以碟刑示眾,盜賊被平息。升任浙江廉訪副使,到任數月,因為更改田制,改任饒州路總管,蔔天璋到任後,任憑百姓自報田產,施政毫不擾民,百姓歡悅,境內清靜肅然。
當時行中書省大臣負責更改田制之事,他們作威作福,州縣官員爭著賄賂他們,希望以此免受譴責。只有饒州路不送,中書省臣因此銜恨,要以嚴格的法令中傷蔔天璋,但追查其罪狀卻毫無所得;屬縣報告發生饑荒,蔔天璋當即發放官糧賑濟,僚佐們都認為不能這樣做,蔔天璋說:“百姓如此饑餓,若是向上面請求後再賑災,百姓定會餓死的。
如果有事前未申報的責任,我獨自承擔,不會連累各位。”終於發放官府存糧賑濟,百姓因此得以免於餓死。
他遇事就是這樣無所顧慮。大火燒到饒州的東門,蔔天璋穿戴整齊,對火而拜,大火因此熄滅。
鳴山有虎兇暴殘惡,蔔天璋發出檄文給山神,很快就將虎捕獲。他以政績和品行第壹為朝廷所知,升任廣東廉訪使。
先前,豪強瀕海築堰,壟斷商船以取利,前任的多屆長官都因收受了賄賂而置之不問;蔔天璋到任後,便調發兵卒將堤堰決去。嶺南地區歷來無冰,蔔天璋到後,開始有冰,人們都說這是蔔天璋施政良好所致。
不久,他便請求退休。天歷二年,蜀地發生叛亂事件,荊楚地區受到很大震動。
朝延又拜蔔天璋為山南廉訪使。人們都認為他已年老,壹定不會上任。
蔔天璋說:“國家正遇危難,我雖年已八十,常常害怕不能死得其所,豈敢逃避困難!”於是挺身赴任。到任後,他整飭風化,嚴肅吏治,州郡之中肅然安定。
當時物價飛漲,蔔天璋下令不要壓低物價,聽任民眾自由買賣,引來商人的車船匯集販運,米價很快就跌了下來。又留下禦史臺的贓罰庫緡錢,不再輸送到禦史臺,用來賑助饑民,禦史到達後,百姓都聚集在道路上稱贊頌揚他。
正值朝廷下詔給三品官,令他們論說當時政策的得失,蔔天璋因此列舉二十件事上奏,***壹萬余言,列出條目名之為《中興濟治策》,都切中時弊,從此後便辭官歸家了。回到汴梁後,他把自己余下的俸祿都施。
5. 文言文 王勃傳的翻譯壹、譯文
王勃路過鐘陵,正趕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閣大擺宴席招待賓客,事先背地裏命他的女婿作壹篇序文以向賓客誇耀,於是拿出紙筆遍請賓客寫序文,大家都不敢擔承。到王勃那裏,竟漫不經心地接過筆來,也不推辭。
都督大怒,起身假裝上廁所,暗中派遣下屬窺探王勃的文章,隨時匯報。匯報了壹兩次之後,文章的語言越來越奇妙,都督興奮地說:“這真是個天才!”連忙請他將文章全部寫完,賓主盡歡而散。
王勃做文章的時候,剛開始並不精密思索,先磨數升墨汁,然後大量飲酒,拉過壹床被子蒙頭而臥,等醒來之後,拿過筆來就寫完全篇,壹字不改,當時的人稱王勃為“腹中寫稿”。
二、原文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壹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壹字,時人謂勃為腹稿。
三、出處
《王勃故事》
擴展資料
壹、人物簡介
王勃(649~676年),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冠。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可知王勃生長於書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績的侄孫。
二、字詞註釋
1、宿:事先。
2、誇客:向賓客誇耀(女婿的才能)。
3、勃:指王勃。
4、泛然:輕松愉快之意。
5、語益奇:(勃文)更加奇妙(這裏指壹句比壹句奇妙)。
6、矍(jué):驚惶貌。
三、作者簡介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學家。字子京,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後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
天聖二年進士,官翰林學士、史館修撰。與歐陽修等合修《新唐書》,書成,進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卒謚景文,與兄宋庠並有文名,時稱“二宋”。詩詞語言工麗,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世稱“紅杏尚書”。
搜狗百科-王勃故事
6. 孫泰二事古文翻譯原文:
孫泰,山陽人也,少師皇甫穎,操守頗有古賢之風。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為托,曰:“其長損壹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詰之,泰曰:“其人有廢疾,非泰不可適。”眾皆伏泰之義。嘗於都市遇鐵燈臺,市之,而命洗刷,卻銀也。泰亟往還之。中和中,將家於義興,置壹別墅,用緡錢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遊吳興郡,約回日當詣所止。居兩月,泰回,停舟徒步,復以余資授之,俾其人他徙。於時睹壹老嫗,長慟數聲。泰驚悸,召詰之,嫗曰:“老婦嘗事翁姑於此,子孫不肖,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憮然久之,因紿曰:“吾適得京書,已別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爾子掌之。”言訖,解維而逝,不復返矣。
參考譯文:
孫泰是山陽人,年輕時師從皇甫穎,誌行品德很有古代賢人的風範。
孫泰娶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兒。之前,姨母年紀大了,把兩個女兒托付給孫泰,說:“姐妹倆中,姐姐壹只眼睛有毛病,妳可以娶妹妹。”姨母去世後,孫泰娶了姨母的長女。有人不解,問起這件事,孫泰說:“她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給我就嫁不出去了。”眾人都佩服孫泰的義氣。
孫泰曾經在都市遇見壹座鐵燈臺,把它買了下來,叫人洗刷,原來是銀制品。孫泰趕忙去還給賣主。
唐僖宗中和年間,孫泰計劃在義興安家,買了壹座別墅,得用兩百貫錢。付了壹半錢後,孫泰就前往吳興郡遊覽,約定回來後就到新買的別墅去。過了兩個月,孫泰回來,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購房款交給房主,讓他搬遷到別處。在這個時候,孫泰看到壹個老婦人痛哭了好幾聲。孫泰聽了心裏驚悸,就把她叫過來問話。老婦人說:“我曾經在這裏侍奉過公婆,子孫不成材,別墅成了別人的了,所以我才傷心。”孫泰悵然失意了很久,就哄她說:“我剛好收到中央 *** 的公文,已經給我另外任命了官職,不能住在這裏了,這個地方先讓妳的兒子掌管吧。”說完,孫泰就解開船繩坐船離去,不再回來了。
7. 《沈通明》文言文翻譯書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嘗為前明總兵官。任俠輕財,士大夫皆稱之。順治二年,先是有巡撫田仰者,素習通明之為人,加禮遇焉;至是見明將亡,遂屬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會清軍渡淮,購仰妻子急,蹤跡至通明家。是時通明杜門久矣。捕者圍其居,通明走入寢門,飲酒數鬥,裂束帛縛其愛妾,負之背,牽騎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輩亦知沈將軍耶!”遂註矢擬捕者,皆逡巡引卻。通明疾馳,與愛妾俱得脫。賃居蘇州,變姓名,賣蔔以自活。未幾愛妾死,意不自聊,祝發為浮屠。已,復棄浮屠服,北訪故人於鄧州。通明故魁壘丈夫也,美須髯,以飲酒自豪。每醉輒歌呼鄧州市上,壹市皆以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聲望於江淮間,方罷巡撫家居,獨聞而異之。偵得通明所在,徒步往與之語,通明默不應。已詢知為彭巡撫,乃大喜吐實。公捉其手曰:“君狀貌稍畀,必將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為魯朱家耶?”引與俱歸,日夜與通明縱酒甚歡。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聞,嘗與賊戰,賊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創,往逐射者,競殺其人而還,壹軍皆壯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飲酒猶不減少時,任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戰爭之際,四方奇才輩出,如通明之屬,率倜儻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習聞也。其他流落湮沒,為余所不及聞而不得載筆以紀者,又不知幾何人。然而卒無補於明之亡也,何與?當此之時,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盡。至於廟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懷祿耽寵之流。當其有事,不獨掣若人之肘也,必從而加媒孽焉。及壹旦僨決潰裂,束手無策,則概誣天下以乏才。嗚呼!其真乏才也耶?
翻譯:
淮安的沈通明,曾經做過前明朝的總兵官。他行俠仗義,重義輕財,士大夫都稱道他。順治二年,先前有個巡撫叫田仰的人,壹向知道沈通明的為人,很是禮待他;等看到明朝大勢已去即將滅亡,於是就把家人托付給沈通明,而自己浮海遠去。沈藏通明匿田仰的妻子和孩子到其他地方。
恰逢清軍渡淮河,緊急懸賞捉拿田仰的妻子兒女,追蹤覓跡直到沈通明家。當時沈通明已經不出門很長時間了。圍捕的人包圍了沈通明的住所,沈通明來到臥室,飲酒幾碗,撕裂束帛縛上他的愛妾,背在背上,持上騎手的弓箭出門,大叫道:“妳們也知道沈將軍嗎!”於是上箭對準圍捕的人,圍捕的人都左右躲閃後腿。沈通明迅速地跑開,和他的愛妾鬥得以脫險。租賃房屋定居到蘇州,改變姓名,以賣蔔糊口。不久愛妾死了,很是無聊,削發為和尚。後來,又脫去僧服,去北方鄧州拜訪老朋友。
沈通明,是個身材高大的大丈夫,有漂亮的胡須,把飲酒作為豪爽的事情。每次喝醉之後就在鄧州的街市上大呼小叫,全街上得人都認為他是個狂人。彭公子篯,鄧州人,向來在江淮間有聲望,剛剛不做巡撫待在家裏,唯獨他(彭子篯)聽到這件事而感到驚奇。了解到沈通明的住址,徒步前往和他交談,沈通明默不作聲。等知道是彭巡撫,才非常高興地如實相告。彭公抓住他的手說:“先生的狀貌稍畀,壹定有物色的,不是我其誰為魯朱家呢?”帶著沈通明壹起回家,日夜與沈通明縱酒,非常高興。住了很長時間,遇大赦才得以外出。沈通明少年以勇力著名,曾經和強盜決鬥,強盜用箭射中他的胸部,沈通明即拔箭撕開甲裳裹好他的創口,去追逐開弓的強盜,最後殺了那人才回來,壹軍將士都欽佩他。如今年已八十多歲,膂力稍衰減了,飲酒還不減少時,任俠自喜,還像過去壹樣。
明朝末年正當戰爭的時候,四方奇才輩出,像沈通明這樣的人,全都是倜儻非常之人,這都是我向來所聽到的。其他流落淹沒,不被我所聽到而不能夠以紀記載下來的人,又不知多少人。然而最終對明朝的滅亡沒有起到補救作用,為什麽(什麽原因)呢?當這個時候,或有這樣的人而不被重用,或任用他們而不能夠用盡他們的才能。至於廟堂執事的大臣,不是淫邪朋比就是懷祿耽寵之流。當天下壹旦有事,這些奸臣不獨掣那些人的肘,壹定還要添油加醋,落井下石。等到壹旦大勢已去,束手無策,就會籠統地誣稱天下沒有賢能的人才。哎!難道是真的天下沒有賢才嗎?
8. 積習難改的文言文翻譯積習:長期形成的舊習慣。長期形成的舊習慣很難更改。
出處:巴金《論自己的創作·小序》:“真是積習難改,拿起筆,就象扭開了龍頭,水荷荷地流個不停。”
這是文言文啊?沒學過,只知道成語。
清代文學家劉蓉年少時在養晦堂西側壹間屋子裏讀書。他專心致誌,遇到不懂地方就低頭苦讀,仰頭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內踱來踱去。
這屋有處窪坑,直徑是壹尺,逐漸的越來越大。每經過,劉蓉總要被絆壹下。起初,他感到很別扭,時間壹長也習慣了,再走那裏就同走平地壹樣安穩。
劉蓉父親發現這屋地面的窪坑,笑著對劉蓉說:“妳連壹間屋子都不能治理,還能治理國家麽?”隨後叫仆童將窪坑填平。
父親走後,劉蓉讀書思索問題又在屋裏踱起步來,走到原來窪坑處,感覺地面突然凸起壹塊,他心裏壹驚,低頭看,地面卻是平平整整,他別扭地走了許多天才漸漸習慣起來。
劉蓉不禁感慨道:“壹個人學習時,初始階段的習慣非常重要,所以君子求學,貴在慎重地對待開始階段的習慣養成。”
包含的道理:壹個人學習時,初始階段的習慣非常重要,君子求學,貴在慎重地對待開始階段的習慣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