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沙漠之舟成語的意思

沙漠之舟成語的意思

為什麽把駱駝稱為“沙漠之舟”

動物中,最耐勞的要算駱駝。壹只駱駝,馱200千克重的貨物,每天走40千米,能夠在沙漠中連續走3天。空身時,它每小時可跑15千米,連續8小時不停。所以,用“沙漠之舟”來褒獎它,它是受之無愧的。

在沙漠裏行進,經常會遇到狂風四起,黃沙滾滾,天昏地暗的可怕情況。這時候,濃密的長睫毛就象壹層厚簾子,擋住風沙,保護了眼睛。等大風沙過去了,她再站起來,抖掉身上的沙子,不聲不響地繼續前進……

夏天,驕陽似火,沙漠的氣溫在50℃以上,在沙漠裏行進,就象走在熱鍋上壹樣,寸步難行。然而,駱駝卻壹點也不在乎,它那寬大的蹄子走在沙漠上,象走平地壹樣,穩穩當當,陷不下去,而且腳底長著壹層厚厚的角質墊,好象壹只特別的“靴子”壹點也不怕燙。

駱駝最大的本領是,在沙漠中不停地跋涉,能十天半月不和水。原來,駱駝在幹旱情況下,有防止水分失散的特殊生理功能。

駱駝巨大的口鼻是保存水分的關鍵部位。駱駝鼻子內層呈蝸形卷,增大了呼出氣體通過的面積。夜間,鼻子內層從呼出的氣體中回收水分,同時冷卻氣體,使其低於體溫8.3℃。據計算,駱駝的這些特殊能力可使它比人類呼出溫熱氣體節省70%的水分。

駱駝通常體溫升高到40.5℃後才開始出汗。夜間,駱駝往往預先將自己的體溫降至34℃以下,低於白天正常體溫。第二天體溫要升到出汗的溫度點上,需要很長時間。這樣,駱駝極少出汗,再加上很少撒尿,又節省了體內水分的消耗。

沙漠中死於幹渴的人,大多因血液中水分喪失,血液會變濃,體熱不易散發,導致體溫突然升高而死亡。而駱駝卻能在脫水時仍保持血容量。駱駝是在幾乎每壹個器官都失去水分後才喪失血液內水分的。

有意思的是,駱駝既能“節流”,也註意“開源”。它的胃分為3室,前兩室附有眾多的“水囊”,有貯水防旱的功效。所以,它壹旦遇到水,便拼命喝水,除可以把水貯存在“水囊”中外,還能把水很快送到血液貯存起來,慢慢地消耗。

駱駝在沙漠中長途跋涉,需要儲備足夠的能量。駝峰中貯藏脂肪,相當與全身重量的五分之壹。它找不到東西吃時就靠這兩個肉疙瘩內的脂肪來維持生命。同時,脂肪在氧化過程中還能產生水分,有助於維持生命活動時所需要的水。所以說,駝峰既是“食品倉庫”,又是“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