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已被秦王惡,死後還遭宋祖嗔。
風吹野草舒舊恨,閑花雨灑泣前因。
將軍武略孫吳並,智信勇嚴惟欠仁。
詩得得最後兩句來自《孫子兵法》:“將者,智、信、仁、勇、嚴也!”長平之戰是白起戎馬壹生中最耀眼的壹戰,也是他死後最被詬病的汙點。
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的壹生就是傳奇,他指揮戰役七十多次,從未壹敗,連平局都沒有。《戰國策第5篇:蘇厲謂周君》中的主角是蘇厲,講述了公元前281年秦昭王派白起攻打魏國,西周為了自保而勸說白起休兵的故事。
戰國策這本書內容的準確性有待商榷,但通過這個小故事卻說明當時各諸侯國已經意識到秦統壹六國的圖謀,也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這才讓蘇秦“連橫”的理念成為了現實。
故事的內容很簡單,說楚國有壹個很會射箭的人,從來都是百發百中,路人就勸他休息,原因是什麽呢?“夫射柳葉者,百發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氣力倦,弓撥矢鉤,壹發不中,前功盡矣。”(即使妳射柳葉的時候能百發百中,卻不懂得及時休息,很快身體就會疲倦,然後弓箭歪斜,壹發不中,從前的努力都白費了)。
白起有沒有采納蘇厲的建議,《戰國策》中沒有記載,但在白起的戰爭履歷中,確實沒有公元前281年,攻打魏國的戰役,而是南下伐楚,迫使楚國割上庸、漢水以北土地給秦求和。
《戰國策》裏的這個故事,只有開始,卻沒有結局,連蘇歷有沒有去見白起都沒有記錄,我們現在只能猜測兩種結局:第壹、這本身就是由後來者壹個虛構的故事;第二、周王真的派蘇厲去說服白起,但公元前281年,白起正在楚國攻城略地,迫使楚國割上庸、漢水以北土地,公元前280年,白起先以漢北上庸之軍奪取鄢、鄧等五座城池,並且包圍了楚國的都城郢都,公元前279年,白起大破楚軍,攻占了郢都,連楚王的陵墓都壹把火給燒了。三年的作戰,讓原本排在第壹陣營的楚國成為了二流額諸侯國,徹底失去了與秦抗衡的力量。雖然後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言雖然成為現實,但那已是統壹之後的事情了。
故事中蘇厲用來說服白起的理由是“休養生息”,並且還想出了壹個“裝病”的主意,白起真的不明白休養生息的道理嗎?未必!破楚之後,白起被封為武安君,“武安”代表著武功治世、威信安邦,但“安”字還包含著安撫將士,撫養士兵的含義。而指責白起不懂“休養生息”的人,大多根據長平之戰後,打算壹鼓作氣滅掉趙國的白起,等來的卻是壹道撤軍的命令相關。在這個節骨眼上,救趙國的是蘇代,被說服的人是應候範雎。
至於“裝病”這個主意,在白起人生中確實起到了作用,不過他不是裝病,是真的病了。公元前257年,秦昭王下定決心要滅掉趙國,但已經錯失了長平之戰的良機,各諸侯國的抱團意識也加強了,秦國進攻邯鄲,各國救援,秦軍損傷慘重,白起拒絕出任征趙統帥的情況下,先是被貶為士卒,又被賜死於杜郵。看來“裝病”這個招數,也是個爛招。
作為古代名將,戰場上的白起究竟有多可怕,沒有人能講清楚,因為跟他交手的人,都死了。
原文:
蘇厲謂周君曰:“敗韓、魏,殺武,攻趙,取藺、離石、祁者,皆白起,是攻用兵,又有天命也。今攻梁,梁必破,破則周危,君不若止之。謂白起曰:‘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左右皆曰善。有壹人過曰,善射,可教射也矣。養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葉者,百發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氣力倦,弓撥矢鉤,壹發不中,前功盡矣。今公破韓、魏,殺武,而北攻趙,取藺、離石、祁者,公也。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過兩周,踐韓而以攻梁,壹攻而不得,前功盡滅,公不若稱病不出也。”
ttp?3?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