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清·曾國藩《(經史百家簡編)序》:“惟校讎之學,我朝獨為卓絕,乾嘉間巨儒輩出,講求音聲故訓,校勘疑誤,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冰解凍釋 如同冰凍融化壹般。比喻困難或障礙消除。
出處:《莊子·庚桑楚》:“是乃所謂冰釋凍釋者能乎?”
冰解壤分 冰凍消融,土壤分解。比喻障礙消除。
出處:章炳麟《正名雜義》:“高郵王氏,以其絕學釋姬漢古書,冰解壤分,無所凝滯,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
沖雲破霧 沖破雲層,突破迷霧。比喻突破重重障礙和困難。
從中作梗 梗:阻塞,妨礙。在事情進行中,設置障礙,故意為難。
出處:清·張集馨《道鹹宦海見聞錄》:“是以糧道必應酬將軍者,畏其從中作梗也。”
凍解冰釋 如同冰凍融化壹般。比喻困難或障礙消除。
出處:《莊子·庚桑楚》:“是乃所謂冰釋凍釋者能乎?”
風風雨雨 不斷地刮風下雨。比喻障礙重重。又比喻時代動蕩,謠言紛傳。
出處:元·張可久《晉天樂·憶鑒湖》:“風風雨雨清明,鶯鶯燕燕關情。”
艱難險阻 險阻:危險和障礙。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危險和障礙。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險阻艱難備嘗之矣。”
節外生枝 本不應該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問題之外又岔出了新問題。多指故意設置障礙,使問題不能順利解決。
出處:宋·朱熹《答呂方子約(九月十三日)》:“隨語生解,節上生枝,則更讀萬卷書,亦無用處也。”
疥癬之疾 疥、癬:輕度的皮膚病。比喻無關緊要,不礙大局的小毛病、小問題、小障礙。亦作“疥癩之疾”、“疥癩之患”、“疥癬之病”、“癬疥之疾”。
進退觸籓 前進後退都有障礙,指進退兩難。
出處:語出《易·大壯》:“羝羊觸籓,不能退,不能遂。”孔穎達疏:“退謂退避,遂謂進往。”羝,公羊。籓,籬笆。
進退觸籬 前進後退都有障礙,指進退兩難。同“進退觸籓”。
荊棘塞途 滿路都是荊棘。比喻環境困難,障礙很多。
出處:《左傳·襄公十四年》:“乃祖吾離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孔穎達疏:“言無道路可從,冒榛藪也,說其窮困之極也。”
荊棘載途 滿路都是荊棘。比喻環境困難,障礙很多。
出處:《左傳·襄公十四年》:“乃祖吾離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孔穎達疏:“言無道路可從,冒榛藪也,說其窮困之極也。”
荊天棘地 到處都是荊棘。形容困難重重,障礙極多。
出處:清·壯者《掃迷帚》第壹回:“壹事不能做,寸步不能行,荊天棘地,生氣索然。”
荊榛滿目 荊榛:帶刺的叢生灌木。放眼望去,都是荊榛。形容遭遇變故後到處都是荒涼的景象。也比喻處境困難,障礙重重。
出處:《舊五代史·盧文進傳》:“文進在平州,率奚族勁騎,鳥擊獸搏,倏來忽往,燕趙諸州,荊榛滿目。”
麻痹大意 麻痹:肢體失去知覺和運動機能障礙,比喻失去警覺。指粗心、疏忽,對事物不敏感,失去警惕性。
排除萬難 掃除重重障礙,克服各種困難。
出處:毛澤東《關於重慶談判》:“我們和全體人民團結起來,***同努力,壹定能夠排除萬難,達到勝利的目的。”
披荊斬棘 劈開叢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創業過程中或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重重困難。
出處:《後漢書·馮異傳》:“為吾披荊棘,定關中。”
劈荊斬棘 ①砍伐荊棘。②比喻掃除前進中的困難和障礙。
所向皆靡 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壹切障礙全被掃除。同“所向披靡”。
所向披靡 所向:指力所到達的地方;披靡:潰敗。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壹切障礙全被掃除。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
險阻艱難 險阻:危險和障礙。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危險和障礙。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險阻艱難備嘗之矣。”
斬荊披棘 斬除荊棘。比喻在前進道路上或創業過程中掃除障礙,克服困難。同“披荊斬棘”。
出處:清·陳天華《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吾民族以不撓不屈之氣概,與外族戰,與吐蕃戰,與寒暑戰,卒能斬荊披棘,蕃育子孫至數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