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是莊子的朋友,也是辯論對手。兩個人經常為了:"壹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絕"等觀點相互爭論。惠子死後,莊子去送葬,回頭對門徒說:"楚國郢都有個人搗石灰時把壹滴泥土濺到了鼻尖上,這滴泥土就象蒼蠅翅膀壹樣薄。搗石灰的人請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揮動壹把大板斧,揮得呼呼作響,若無其事地隨手壹斧劈了下去,把那壹滴泥土完全削去,但鼻子卻沒有絲毫損傷。搗石灰的人站著神色不變。宋元君聽說了這件事,就把匠石找來,說:'妳能不能給我表演壹下?'匠石說:'我過去可以這麽削,但現在不行了。因為能站著讓我用斧子劈去泥點的人已經死了。'自從惠子去世,我就沒有對手了,沒有可以推心置腹談論的對象了。"
所以在有的時候,壹個人的對手正是自己的知音。匠石能夠運斤成風,需要膽大的郢都人配合。伯牙善於彈琴,鐘子期善於欣賞。伯牙正在彈琴的時候,忽然想到了山嶺,在壹邊聽著的鐘子期就說:"妳的琴聲仿佛是巍峨的高山。" 伯牙忽然又想到了河流,鐘子期就說:"妳的琴聲仿佛是潺潺的流水。" 鐘子期死後,伯牙把琴砸了,說:"我再也不彈琴了,因為我再也找不到鐘子期這樣的知音了。"
三國時候,蜀國大臣李嚴犯了罪,丞相諸葛亮將他撤職,流放到邊遠的地方。諸葛亮死後,李嚴嚎啕大哭,說:"諸葛亮雖然撤了我的職,但是他了解我,知道我的才能,如果他活著,說不定哪天就會重新重用我。現在他死了,還有誰能夠了解我呢!"在李嚴的心目中,諸葛亮始終是他的知音。
唐朝韓愈曾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我們的國家的經濟建設,既需要千裏馬,更需要伯樂。匠石雖然有運斤成風的本事,沒有搗石灰的人配合也無法表演。所以,有了伯樂的慧眼,有了搗石灰的人配合,千裏馬才能各盡其才,匠石才能運斤成風。企業才能興旺,國家才能富強。有壹個國營企業的領導,曾對下屬說:"妳即使有天大的本事,如果不和我搞好關系,我也不會用妳,妳就施展不開。妳別忘了誰在代表組織,誰在給妳寫評語。"嗚呼!代表組織、寫評語的人如果是這種觀點,又怎麽能指望下屬人盡其才,又怎麽能使企業不斷發展呢?國營企業改革的難點,也許就在這兒吧。
每況愈下
戰國時有壹個叫東郭子的人,聽說莊子對“道”很有研究,就去向莊子請教,問他“道”到底在什麽地方。
莊子說:“我講的‘道’各處都有,無處不在。”
“那請您具體指明它在哪些地方,可以嗎?”東郭子非常客氣。
莊子不加思索:“在螞蟻洞裏。”
東郭子非常奇怪:“道,是很高尚的東西,怎麽會存在於這麽卑下的地方?”
莊子又說:“‘道’,在稗草、磚瓦碎石之中。”
“這不是愈加卑下了嗎?”東郭子更為奇怪。
莊子繼續說:“我的‘道’在屎尿之中!”
東郭子聽莊子越說越低下,心裏很不高興。
莊子這才向解釋:“要滿足您的要求,把‘道’的本質說明白,就得像在集市上檢查豬的肥瘦壹樣,愈是豬的下部,愈能看出豬的肥瘦。因為豬腿的下部是最難長膘的,如果腿部也長滿肉,其他部位當然更肥了。所以,我今天告訴您‘道’所在的地方,盡是卑賤的地方,這些地方都有‘道’,那麽‘道’存在於其他的地方,也就不言自明了。”
“噢,原來是這樣。”東郭子很佩服莊子的才學。
這個故事出自《莊子·知北遊》。原來的意思是說,越從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實情況。後來意思逐漸轉變為表示情況越來越糟糕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