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目海口 河目:形狀像河壹樣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長;海口:像大海壹樣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金舌弊口 金舌:用金子做舌頭;弊:破。用金做的舌頭,說破了嘴。比喻說話很多,枉費口舌。
錦心繡口 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
膾炙人口 膾和炙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愛吃。比喻好的詩文受到人們和稱贊和傳訟。
拉家帶口 帶著壹家大小(多指受家屬的拖累)。
瑯瑯上口 瑯瑯:玉石相擊聲,比喻響亮的讀書聲。指誦讀熟練、順口。也指文辭通俗,便於口誦。
2. 成語第四個字是口的有哪些膾炙人口: 膾:切細的肉;炙:烤熟的肉。膾和炙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愛吃。比喻好的詩文受到人們和稱贊和傳訟。
瑯瑯上口: 瑯瑯:玉石相擊聲,比喻響亮的讀書聲。指誦讀熟練、順口。也指文辭通俗,便於口誦。
良藥苦口: 好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衷心的勸告,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缺點錯誤很有好處。
三緘其口: 緘:封。在他嘴上貼了三張封條。形容說話謹慎。現在也用來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
贊不絕口: 不住口地稱贊。
聱牙戟口: 形容文詞艱澀,拗口難讀。
讒慝之口: 讒:說別人壞話;慝:邪惡。進讒言的惡人的嘴
垂餌虎口: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險地。
瞪目哆口: 睜大眼睛,張開嘴巴。形容驚呆的樣子。
反咬壹口: 原指沒有抓住獸類,反而被它咬了壹口。比喻遭到指責的人強詞奪理反過來攻擊指責他的人
風門水口: 指要沖。
佛心蛇口: 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分身減口: 指舊時荒年,為減輕家庭負擔,維持生計,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同“分房減口”。
分房減口: 指舊時荒年,為減輕家庭負擔,維持生計,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
飯來開口: 指吃現成飯。形容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同“飯來張口”。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防:阻止;甚:超過。阻止人民進行批評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還要嚴重。指不讓人民說話,必有大害。
飯來張口: 指吃現成飯。形容不勞而獲,坐享其成。
高下在口: 猶言信口雌黃。
甘冒虎口: 指甘願冒著生命危險。
河門海口: 比喻說大話。
河目海口: 河目:形狀像河壹樣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長;海口:像大海壹樣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闔門百口: 指全家所有人。
錦胸繡口: 猶言錦心繡口。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
金舌蔽口: 比喻閉口不說話。
金人緘口: 金人:銅制的人。緘口:封嘴,指緘默不言。銅人閉口不講話。形容言詞謹慎。亦作“金人三緘”。
結舌杜口: 結舌:舌頭像打了結子,動彈不得。杜:堵塞。保持緘默,閉口不言。形容因恐懼而不敢說話。
金舌弊口: 金舌:用金子做舌頭;弊:破。用金做的舌頭,說破了嘴。比喻說話很多,枉費口舌。
流膾人口: 指(詩文等)被人廣為傳頌稱美。
兩肩荷口: 猶言兩個肩膀扛張嘴,比喻只會吃飯不會幹事。
3. 第三個字是口的四字成語第三個字是口的四字成語:目瞪口呆 心服口服
成語:目瞪口呆
拼音: mù dèng kǒu dāi
解釋 :目瞪:睜大眼睛直視;口呆:嘴裏說不出話來。形容因吃驚或害怕或激動而發楞的樣子。
出處:元·無名氏《賺蒯通》第壹折:“嚇得項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吃驚的神態 。
近義詞 :瞠目結舌、張口結舌、呆若木雞
反義詞 :從容不迫、氣定神閑、泰然自若、淡定自若
語 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吃驚的神態。[3]
例句:
1、鄰居們都目瞪口呆,再不敢動。
2、我站在那兒目瞪口呆。
成語:心服口服
拼音: xīn fú kǒu fú
釋義:服:信服。心裏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從內心到口頭上都很服氣。
出處:《莊子·寓言》:“利義陳呼前,而好惡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wú誤,違逆)立,定天下之定。”
例句今天對方發揮得比我們好,我們輸了,心服口服。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心悅誠服,心悅口服,五體投地
反義詞:憤憤不平
4. 用“口”組成四字成語(“口”在第四個)口碑載道 口不二價 口不應心 口不擇言 口齒伶俐 口齒生香 口出不遜 口出大言 口出狂言 口傳心授 口呆目瞪 口呆目鈍 口多食寡 口耳並重 口耳相承 口耳相傳 口耳之學 口服心服 口腹之累 口幹舌焦 口幹舌燥 口含天憲 口惠而實 口沸目赤 口講指畫 口角春風 口角風情 口角生風 口口聲聲 口口相傳 口快心直 口蜜腹劍 口輕舌薄 口如懸河 口若懸河 口尚乳臭 口是心非 口是心苗 口說無憑 口似懸河 口誦心惟 口誦心維 口頭禪 口吐珠璣 口吻生花 口無擇言 口銜天憲 口諧辭給 口血未幹 口壅若川 口燥唇幹 口直心快 口中雌黃 口中蚤虱 口誅筆伐 口墜天花。
5. 第壹個字是三第四個字是口的成語三緘其口[sān jiān qí kǒu]
詳細解釋
解釋:緘:封。在他嘴上貼了三張封條。形容說話謹慎。現在也用來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
出自:漢·劉向《說苑·敬慎》:“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
示例:危行言遜,禍免生肘;金人示誡,~。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三回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用於對事保密程度
同反義詞
近義詞:緘口不言、守口如瓶、默不做聲
反義詞:口若懸河、誇誇其談
6. 帶有口字的四字成語1、聱牙戟口
成語拼音:áo yá jǐ kǒu
成語解釋:聱牙:不順口。形容文詞艱澀,拗口難讀
成語出處:《明史 文苑傳三 李攀龍》:“所擬樂府,或更古數字為己作,文則聱牙戟口,讀者至不能終篇。”
2、飯來張口
成語拼音:fàn lái zhāng kǒu
成語解釋:指吃現成飯而不勞動
成語出處:唐 元稹《放言》:“酒熟脯糟學漁父,飯來開口似神鴉。”
3、緘口不言
成語拼音:jiān kǒu bù yán
成語解釋:緘:封閉;言:說話。封住嘴巴;不開口說話。
成語出處:《明史 何遵傳》:“正德間,給事、禦史挾勢淩人,趨權擇便,凡朝廷大闕失,群臣大奸惡,緘口不言。”
4、金口玉牙
成語拼音:jīn kǒu yù yá
成語解釋:金;玉:比喻珍貴。在戲曲和舊小說中;常說皇帝是金口玉牙;說什麽就是什麽;不能隨意更改。現比喻說壹不二。也作“金口玉言”。
成語出處:晉 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沈默。”
5、交口稱贊
成語拼音:jiāo kǒu chēng zàn
成語解釋:交口:眾口壹辭。異口同聲地稱贊。
成語出處:《元史 王利傳》:“利自幼穎悟,弱冠,與魏初同學,遂齊名,諸名公交口稱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