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的成語有不拘壹格、別具壹格、格格不入、格殺勿論、格物致知、不名壹格、格古通今、格高意遠、格殺不論、格殺無論等。
字源演變:
古代施酷刑的刑具。《呂氏春秋·過理》:“糟丘、酒池、肉圃為格。”高誘註:“格,以銅為之,布火其下,以人置上,人爛墮火而死。”《史記·周本紀》載,紂施“炮格之刑”。壹作“炮烙”。見“律令格式”。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木長兒。?以木長別於上文長木者。 長木言木之美。 木長言長之美也。 木長皃者,格之本義。 引伸之長必有所至。 故釋詁曰。 格,至也。 抑詩傳亦曰。 格,至也。 凡尚書格於上下,格於藝祖,格於皇天,格於上帝是也。 此接於彼曰至。 彼接於此則曰來。 鄭註大學曰。?
格,來也。 凡尚書格爾眾庶,格汝眾是也。 至則有摩杚之義焉。 如雲格君心之非是也。 或借假為之。 如雲漢傳曰假至也,尚書格字今文尚書皆作假是也。 有借格為庋閣字者。 亦有借格為扞垎字者。?從木。 各聲。?古百切。 古音在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