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參整日飲酒作樂是有目的的,因為漢朝經歷了楚漢爭霸,百姓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需要休養生息,減輕徭役和賦稅,減輕百姓的負擔。曹參當時采用的是無為而治,與官吏們飲酒高歌,會拉進彼此之間距離,更有利自己的政策,這樣漢朝會不再不堪重負,慢慢變得強盛起來。所以曹參被稱為賢相。
曹參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他曾經認為自己功勞最大,但是劉邦只是把他排在了第壹位,而蕭何才是首功。因此和蕭何產生了隔閡。蕭何死前,推薦了曹參為丞相。雖然兩個人曾經有過間隙,但是蕭何還是任人唯賢,說明了曹參確實有治國之才。
蕭何也沒有看錯人,曹參果然很有才。他認為蕭何制定的法律制度符合國情,所以沒有更改法規,還是按以前的來執行。曹參選拔屬官並不只是看他們是否會能言善辯,而是看他們的實幹能力。而且不拘小節,下屬犯了壹點小錯,他都會寬容。這樣壹來,他的手下就能放手去幹事,而不用謹小慎微,總是怕犯錯,處理政務的效率更高了。
不過大家發現,曹參特別愛喝酒,總是飲酒作樂,不理政事。於是,就想勸說他不要喝酒誤事。但是曹參明白他們的意圖,誰勸說他,他就請誰喝酒,讓規勸他的人喝得大醉而歸,連開口的機會都沒有。
就連官吏也喜歡飲酒作樂,但是曹參並不管他們,反而同他們壹起縱酒高歌,壹下子拉進了與官吏的距離。從此以後,全國上下都知道丞相與官吏們的關系很融洽。
漢惠帝得知後,找曹參商談,本來想勸導他的,可是曹參卻說自己采用的是無為之治,休養生息更適合於漢朝,治理天下用蕭何的法規即可,希望漢惠帝能夠信任他,隨他怎麽做。漢惠帝雖然半信半疑,但是還是采納了他的建議。
果不其然,曹參不負眾望,在他任命丞相期間,西漢變得愈發強大,政治和經驗都很穩定,人口也增長了,百姓安居樂業,對他很認可。所以曹參雖然整日飲酒作樂,但是無愧於千古賢相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