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拈花笑佛這個成語什麽意思?或者說佛祖拈花壹笑的含意是什麽?

拈花笑佛這個成語什麽意思?或者說佛祖拈花壹笑的含意是什麽?

漢語文字拈花壹笑

漢語拼音niān huā yī xiào

詞語解釋佛教語,禪宗以心傳心的第壹宗典故,包含兩層意思:壹是指對禪理有了透徹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領會、心意想通、心心相印。

另外寫法拈花微笑 [編輯本段]成語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6?1七佛?6?1釋迦牟尼佛》卷壹: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編輯本段]成語示例  伊為新至我,我是舊來伊,拈花壹笑,心是口。★·李漁《奈何天·巧怖》 [編輯本段]成語典故  1、《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爾時大梵天王①即引若幹眷屬來奉獻世尊②於金婆羅華③,各各頂禮佛足④,退坐壹面。爾時世尊即拈奉獻金色婆羅華,瞬目揚眉,示諸大眾,默然毋措。有迦葉⑤破顏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⑥,涅盤⑦妙心⑧,即付囑於汝。汝能護持,相續不斷。”時迦葉奉佛敕,頂禮佛足退。

2、宋·釋普濟《五燈會元?6?1七佛?6?1釋迦牟尼佛》卷壹: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⑨,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① 大梵天王:佛教語,印度神話中世界萬物的創造者,地位相當於中國的盤古。因為他善惡不分,所以既是世間萬物的創造者,也是魔鬼、災難的制造者。他高興的時候,世間安穩,萬物興盛;他憤怒的時候,世間不安,災難欉生,眾生苦惱,連草木也不能幸免。

② 世尊:佛陀的尊稱,指佛祖釋迦牟尼,簡稱為佛,佛教的創始人,俗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因為他是出生於釋迦族的壹位聖人,故被尊稱為釋迦牟尼(即“釋迦族的聖人”)。

③ 金婆羅華:金色的婆羅花,(壹說紫色的金蓮花),“華”為“花”的通假字。

④ 頂禮佛足:禮拜佛陀的足,這是佛教最隆重的敬禮法。

⑤ 迦葉:摩訶迦葉尊者,佛祖的大弟子,後成為印度禪宗初祖,至第二十八代達摩時傳入中國,中國奉達摩為禪宗始祖。

⑥ 正法眼藏:佛教語。正法是指全體佛法,眼是指普照宇宙,藏是指包含萬有。

⑦ 涅盤:梵語的音譯,舊譯“泥亙”﹑“泥洹”。意譯“滅”﹑“滅度”﹑“寂滅”﹑“圓寂”等。是佛教全部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壹般指熄滅生死輪回後的境界。

⑧ 妙心:奧妙的心法。心法:佛教語,指經書典籍以外傳授的佛法。

⑨ 實相無相:

相:事物的外形和狀態。佛教認為:壹切事物都是在壹定因緣條件下形成的,都是空幻無實的;空是壹切事物的本質,雖然體現於具體的萬物,然而它本身卻是沒有形象、沒有聚散生滅、超越於壹切萬有之上的,難以用文字來表達。

實相:佛教語,指世間事物本來的面貌或狀態。佛教認為,實相也就是無相、空相。

無相:佛教語,與“有相”相對,是指擺脫對壹切事物的有相認識後感悟真知的最高境界,即“於壹切相,離壹切相,即是無相”。

有相:佛教語,指具有外形、能區別於其它事物、會生滅變化的事物。因為佛教認為萬有皆空、心體本寂,所以“有相”就是“造作之相”或“虛假之相”,本質其實還是“無相”。

註:此段引用自“拈花壹笑”(dwh555.blog.163.com)的博客,原文為拈花壹笑編寫。 [編輯本段]白話譯文  有壹次大梵天王在靈鷲山上請佛祖釋迦牟尼說法。大梵天王率眾人把壹朵金婆羅花獻給佛祖,隆重行禮之後大家退坐壹旁。佛祖拈起壹朵金婆羅花,意態安詳,卻壹句話也不說。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覷,唯有摩訶迦葉破顏輕輕壹笑。佛祖當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法,熄滅生死、超脫輪回的奧妙心法,能夠擺脫壹切虛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處難以言說。我不立文字,以心傳心,於教外別傳壹宗,現在傳給摩訶迦葉。”然後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缽盂授與迦葉。這就是禪宗“拈花壹笑”和“衣缽真傳”的典故。中國禪宗把摩訶迦葉列為‘西天第壹代祖師’。

註:此段引用自“拈花壹笑”(dwh555.blog.163.com)的博客,原文為拈花壹笑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