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打草時驚動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懲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擊懲處;使乙感到驚慌。後多比喻行動不慎不嚴密而驚動對方。
[語出]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塗宰;瀆物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
[正音] 蛇;不能讀作“sé”。
[辨形] 驚;不能寫作“警”。
[近義] 操之過急 因小失大
[反義] 欲擒故縱 引蛇出洞
[用法] 含貶義。多表示勸阻或否定的語氣。壹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連動式。
[辨析] ~和“風吹草動”;都有前因後果的關系;但“風吹草動”通常指輕微的動蕩和變故。
[例句] 這是敵人的先頭部隊;放他們過去;以免~;影響全殲敵人主力的計劃。
[英譯] act rashly and alert the en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