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晦之計的意思是把才華隱藏起來。
成語拼音:tāo huì zhī jì。
成語解釋:韜晦:暫時隱藏自己的鋒芒和才能;之:文言助詞,這裏的用法跟“的”相當;計:計策,計謀。暫時收斂鋒芒,隱藏行蹤,待機而起的計策。
成語出處:
1、《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遊處,未嘗有言。
2、玄德也防曹操謀害,就下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壹回
韜晦之計造句
1、凡事以計謀取勝,不同的情況要用不同的計謀,有時用韜晦之計比用其他計謀更勝壹籌。
2、定是信王的韜晦之計,想不到信王早有東山之誌,咱們倒小瞧他了。
3、又是什麽人指點他行這韜晦之計呢?
4、無論實在激烈的殘酷的戰爭中,還是在平凡的現實生活中,都應懂得進退之道和韜晦之計,以便保存自身,圖謀長遠。
5、俗話說:槍打出頭鳥。所以聰明人務須懂得韜光養晦、深藏不露,以此明哲保身。
6、在司馬懿的政治生涯中,用的最多的就是韜晦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