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誰能給我幾個簡短的成語故事?要有寓意的哦!

誰能給我幾個簡短的成語故事?要有寓意的哦!

1、截蒲為牒

漢代有壹位名叫路溫舒的人,小時候他的父親叫他去放羊。路溫舒在放羊的同時,割取壹些蒲草,回家後用蒲草編成蒲簡,用蒲簡來寫字,後人用“截蒲、削蒲、編蒲、題蒲”等指苦學。

2、三余讀書

三國時,有個名叫董遇的人,常常教育他的學生利用“三余”時間讀書。所謂“三余”即“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後用“三余”泛指空閑時間。多用來指讀書,有惜時之意。

指鹿為馬 (zhǐ lù wéi mǎ)

解釋:指著鹿,故意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歷史典故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壹個辦法,準備試壹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壹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壹只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壹匹好馬。”秦二世壹看,心想:這哪裏是馬,這分明是壹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裏是壹只鹿,妳怎麽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說:“請陛下看清楚了,這的的確確是壹匹千裏好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麽會長角呢?”趙高壹看時機到了,轉過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們,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壹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裏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麽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地輪流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壹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壹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的確是壹匹千裏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自慰。

典故

有壹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壹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麽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壹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壹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沈思了壹會兒,對向導說:“妳什麽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壹轉,辦法來了,他壹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壹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壹聽,仿佛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差強人意」原意是說,還算能振奮人的意誌。後人表示還能使人滿意。

吳漢,字子顏,東漢初南陽宛縣(今河南南陽)人,新莽年間,王莽為了籠絡人才,於是開武科場比武,當時收了吳漢為將。

吳漢的父親本是漢朝的臣子,因與劉秀計謀行刺王莽事敗而身亡。此事王莽並不知道,他只是看到吳漢勇而有謀,不但封其高官,還把女兒王蘭英嫁給他。後來吳漢在潼關,活捉劉秀。這本是大功壹件,可是,吳漢的母親壹聽劉秀是劉邦的後代,且準備起兵反王莽,立刻命令兒子將媳婦王蘭英殺死,跟劉秀壹起造反。

吳漢依母親的話行事,後來投奔劉秀,征伐漁陽等郡騎兵,因立戰功,被任為大司馬,率領騎兵作戰,因屢立戰功,劉秀即位後,被封為廣平侯。

有壹次,劉秀打了敗仗,情緒煩躁不安。許多將領都為此而驚慌失措,吳漢卻在兵營裏和士兵們壹起磨勵武器,並且鼓勵士兵們的勇氣。劉秀知道後,贊嘆地說:「吳將軍的所作所為還算叫人滿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