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請問:“望梅止渴”、“臥薪嘗膽”、“七步成詩”、“草船借箭”這些成語的主角是誰?

請問:“望梅止渴”、“臥薪嘗膽”、“七步成詩”、“草船借箭”這些成語的主角是誰?

“望梅止渴”的主角是三國中的曹操、“臥薪嘗膽”的主角是春秋戰國時的越王勾踐、“七步成詩”的主角是三國中曹操的兒子曹植、“草船借箭”的主角是三國中的諸葛亮(孔明)。

1、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釋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結構連動式。

用法用作貶義。壹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辨形渴;不能寫作“喝”。

近義詞畫餅充饑

反義詞名副其實

辨析~和“畫餅充饑”;都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常可通用。但~表示空等、空想;沒有實際行動;而“畫餅充饑”往往有聊以替代的畫餅的行為。

例句如果不潛心鉆研;壹心只想走捷徑;恐怕是~;無濟於事的。

英譯vain hopes

成語故事有壹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壹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郭翰很有禮貌地問: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麽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壹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壹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沈思了壹會兒,對向導說:“妳什麽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壹轉,辦法來了,他壹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壹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壹聽,仿佛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2、臥薪嘗膽

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釋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壹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結構聯合式。

用法用作褒義。壹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嘗;不能讀作“cánɡ”。

辨形薪;不能寫作“新”。

近義詞發憤圖強、宵衣旰食

反義詞樂不思蜀

辨析~和“發憤圖強”都有決心奮鬥;謀求富強的意思。但~含有刻苦自勵的意思;它形象而典雅;而“發憤圖強”只是淺顯的陳說。

例句六十年代初;我國人民~戰勝了嚴重自然災害和國際上反動勢力的經濟封鎖。

英譯stoop to conquer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常打仗,有次吳王領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的大將靈姑浮砍中了右腳,最後傷重而亡。吳王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三年以後,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公元前497年,兩國在夫椒交戰,吳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被迫退居到會稽。吳王派兵追擊,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此時,勾踐聽從了大夫文種的計策,準備了壹些金銀財寶和幾個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給吳國太宰,並通過太宰向吳王求情,吳王最後答應了越王勾踐的求和。但是吳國的伍子胥認為不能與越國講和,否則無異於放虎歸山,可是吳王不聽。越王勾踐投降後,便和妻子壹起前往吳國,他們夫妻倆住在夫差父親墓旁的石屋裏,做看守墳墓和養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遊,勾踐總是拿著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後面。後來吳王夫差有病,勾踐為了表明他對夫差的忠心,竟親自去嘗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來判斷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與勾踐預測的相合,夫差認為勾踐對他敬愛忠誠,於是就把勾踐夫婦放回越國。越王勾踐他回國以後,立誌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臥在柴薪之上,坐臥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

3、七步成詩

qī bù chéng shī

解釋稱人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結構偏正式成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才思敏捷

近義詞七步之才、七步成章

例句明·羅貫中《平山冷燕》第六回:冷絳雪道:“子建~,千秋佳話,哪有改期姑待之理。

英譯compose a poem within the time required for taking seven steps

成語故事曹操死後長子曹丕繼位。曹丕唯恐幾個弟弟與他爭位,便先下手為強,奪了二弟曹彰的兵權;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時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後以“兄弟”為題即興吟詩壹首,但詩中卻不能出現“兄弟”二字,成則罷了,不成便要痛下殺手。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脫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詩”。曹丕聽了以後潸然淚下,沒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貶為安鄉侯。

4、草船借箭

cǎo chuǎn jiè jiàn

解釋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6回回目:“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

結構緊縮式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借他人的力量

例句劉知俠《鐵道遊擊隊》第22章:“‘三國’上諸葛亮草船借箭,不就是事先算好了麽!”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曹操率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聯合抗曹。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字孔明)的才幹。因水中交戰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願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於是他壹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另壹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妳幫我的忙。希望妳能借給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來,還要壹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魯肅答應了,並按諸葛亮的要求把東西準備齊全。兩天過去了,不見壹點動靜,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壹起到船上去,說是壹起去取箭。魯肅很納悶。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那天江上大霧迷漫,對面都看不見人。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壹字兒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把子上。過了壹會,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壹面受箭。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令船趕緊往回開。這時船的兩邊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