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衣少食”是成語。
缺衣少食_成語解釋
拼音:quē yī shǎo shí
釋義:衣食不足。指貧窮。亦作“缺食無衣”。
出處:明李贄《焚書·復李漸老書》:“即此衣食之賜,既深以為喜,則缺衣少食之煩惱不言而知也。”
“缺壹少十”對聯故事
鄭板橋任縣令時,常微服私訪,體察民情。某年年關將近,鄭板橋帶隨從私訪,走到壹農家門口,只見大門上寫著這樣壹副對聯,上聯“二三四五”;下聯“六七八九”;橫批“南北”。鄭板橋看後,讓差役回去取些衣服、糧食和銀兩來。差役取來後,鄭板橋把這些交與這壹農家,農戶的主人感激不盡,連連磕頭。
問:鄭板橋為什麽要給農戶主人送東西呢?
批閱試卷時,老師們被學生寫的答案逗得前仰後合,怎麽說的都有,還多半搭不上邊。當然,也不乏聰明者或知道這對聯的學生答得準確無疑,缺衣(壹)少食(十)沒東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