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皆因強出頭的上句是是非只為多開口。
名句出處:
摘自《增廣賢文·上集》。解釋:禍從口出,多管閑事惹煩惱。
原文摘要:
壁有耳。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賊是小人,智過君子。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富貴多憂,貧窮自在。不以我為德,反以我為仇。寧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頭。成事莫說,覆水難收。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忍得壹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近來學得烏龜法,得縮頭時且縮頭。懼法朝朝樂,欺公日日憂。人生壹世,草長壹春。
黑發不知勤學早,轉眼便是白頭翁。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路逢險處須回避,事到臨頭不自由。
擴展資料:
諺語是廣泛流傳於民間的言簡意賅的短語,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壹般都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
人們生活中常用的現成的話。諺語類似成語,但口語性強,通俗易懂,而且壹般都表達壹個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壹兩個短句。諺語內容包括極廣,有的是農用諺語。
如“清明前後,栽瓜種豆”;有的是事理諺語,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的屬於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識諺語,如“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類別繁多,數不勝數。
諺語跟成語壹樣都是語言整體中的壹部分,可以增加語言的鮮明性和生動性。但諺語和名言是不同的,諺語是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名言是名人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