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態龍鐘是壹個漢語成語,沒有下壹句。
老態龍鐘,漢語成語,讀音:lǎo tài lóng zhōng,意思是指行動不靈便。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出自唐·李端《贈薛戴》。
釋義:
1. 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樣子。也指潦倒不得誌的樣子。
2. 另指濕漉漉的樣子,垂垂老矣之貌。佝僂著背,倚杖,擡頭;緩緩移步。其狀似龍弓腰,似鐘扣地。
近義詞:老氣橫秋
老氣橫秋,漢語成語,拼音是lǎo qì héng qiū,意思是形容老練而自負的神態。現在常形容青年人暮氣沈沈,沒有朝氣或老年人自高自大,擺老資格。出自《北山移文》。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老練而自負的神態。
示例:
眾人取笑了壹回,見新人~的那個樣子,便紛紛散去。——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
東坡筆端遊戲,槎牙老氣橫秋。—— 宋· 樓鑰《玫槐集》
成語出處: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風情張日,霜氣橫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