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昆蟲記四字成語

昆蟲記四字成語

螳螂捕蟬、飛蛾撲火、金蟬脫殼、蛛絲馬跡、豺狼虎豹

壹、螳螂捕蟬 [ táng láng bǔ chán ]

基本釋義:蟬:知了。螳螂捉蟬,不知潛在危險。比喻目光短淺。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後患的這類人提出警告。

出處:漢代 劉向《劉向·說苑·第九卷·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

白話譯文:院子裏有壹棵樹,樹上有壹直蟬,蟬在高枝上悲哀地叫,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壹直螳螂在身後。

二、飛蛾撲火

解釋: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取滅亡。

出自:《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譯文:“如飛蛾的赴火,難道焚燒自己的可吝嗇。”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狀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自投羅網、飛蛾投火、自取滅亡、燈蛾撲火、飛蛾赴火

反義詞:明哲保身

三、金蟬脫殼

解釋: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壹層殼。比喻用計脫身,使人不能及時發覺。

出自: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二折:”便使盡些伎倆,千愁斷我肚腸,覓不的個金蟬脫殼這壹個謊。”

示例:便使盡些伎倆,千愁斷我肚腸,覓不的個金蟬脫殼這壹個謊。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用掩人耳目的手段

近義詞:緩兵之計、瞞天過海、遠走高飛

反義詞:甕中捉鱉、老樹盤根、腹背受敵

四、蛛絲馬跡

解釋:從掛下來的蜘蛛絲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從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隱約可尋的痕跡和線索。

出自:清·王家賁《別雅序》:“大開通同轉假之門,泛濫浩博,幾凝天下無字不可通用,而實則蛛絲馬跡,原原本本,具在古書。”

譯文:“大開通和轉假之門,泛濫廣泛繁多,有凝天下無字不能通用,而實際上是蜘蛛絲馬跡,原原本本,具備在古代的書。”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狀語;含貶義

五、豺狼虎豹

意思: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種猛獸。也比喻兇殘的惡人。

拼音: chái láng hǔ bào

出處: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八回:實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來個把,我們就壞了。

譯文:正是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來壹把,我們就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