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取義是什麽意思內容如下:?
舍生取義(拼音:shě shēng qǔ yì)是壹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戰國·孟軻《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
舍生取義(取:求取)指為正義事業而犧牲生命。含褒義;在句中壹般作主語、謂語、定語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晉國的義士豫讓曾受到智伯的重用。智伯後來被三晉打敗身亡,因趙襄子是殺智伯的主謀,所以豫讓要殺趙襄子替智伯報仇。?
他喬裝成壹個殘廢的人,走到襄子的廁所去,假裝成粉飾墻壁的人,想伺機刺死襄子。襄子去小便,忽然覺得心裏有點跳動,知道有人要刺殺他,便叫人捉住粉飾墻壁的人,壹問原來是豫讓。襄子知道他是替智伯報仇,感念他是義士,所以把他釋放了。?
後來豫讓又用漆塗在身上,剃去胡須和眉毛,毀了容貌,扮作壹個乞丐,連他的妻子也認不出來,但說話的聲音還沒有改變,於是他又吞炭改了聲音。?
壹天,他預先躲在趙襄子必經的橋下,趙襄子將要走到橋上時,忽然他的坐騎驚叫起來,趙襄子知道壹定又是豫讓來行刺了,叫人搜查,果然不錯。趙襄子嘆道:“豫讓,妳替知己報仇,大家都已知道妳的義舉了。這次我不再釋放妳,成全妳吧。請妳自己了斷吧!”?
豫讓也被趙襄子的話感動,他請求趙襄子把袍子脫下來,自己在趙襄子的袍子上刺了三刀,然後自殺了。他舍棄了生命,只為報答朋友的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