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驚擾的意思是自己人互相驚動,引起騷亂。
自相驚擾,漢語成語,拼音是zì xiāng jīng rǎo,意思是自己人互相驚動,引起騷亂。出自《左傳·昭公七年》:鄭人相驚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則皆走,不知所往。
近義詞驚慌失措,是壹則成語,最早出自於《北齊書·元暉業傳》。驚慌失措的意思是由於驚慌,壹下子不知怎麽辦才好。該成語在句中壹般作謂語。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驚慌失措的表現,這種表現也最能讓人做出錯誤的選擇。
驚魂未定,漢語成語,拼音是jīng hún wèi dìng,意思是受驚嚇的心靈。指受驚後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出自宋·蘇軾《謝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驚魂未定,夢遊縲紲之中。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含貶義;指受驚之後。
相驚伯有,漢語成語,拼音是xiāng jīng bó yǒu,意思是無緣無故自相驚擾。出自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七年》:鄭人相驚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則皆走,不知所往。成語用法作謂語。
自相驚擾反義詞:
泰然自若,拼音:tài rán zì ruò,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元·脫脫等《金史·顏盞門都傳》。泰然自若指形容在使人十分為難的或煩亂的情況下表現得沈著冷靜和鎮定;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滿不在乎,漢語成語,拼音是mǎn bù zài hu,形容絲毫不在意、無所謂的樣子。示例吳組緗 《壹千八百擔》四:步青老滿不在乎的樣子,擦著火柴吸煙,搖著腳,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