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有哪些形容土地荒涼的成語?

有哪些形容土地荒涼的成語?

不毛之地、窮山惡水、赤地千裏、荒無人煙、寸草不生、人跡罕至、荒煙蔓草、雞犬不聞、人跡罕至、衰草寒煙、寸草不生、荒山野嶺

不毛之地[bù máo zhī dì]

解釋: 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形容荒涼、貧瘠。

出處: 《公羊傳·宣公十二年》:“錫(賜)之不毛之地.”

示例: 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鄉;丞相秉鈞衡之重任,而自遠征,非所宜也。(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

近義: 窮山惡水,窮鄉僻壤

反義: 魚米之鄉,天府之國

窮山惡水[qióng shān è shuǐ]

解釋: 窮山:荒山;惡水:經常引起災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條件非常差。

示例: 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之間度過的三年戰鬥的歲月,使我記起很多人。(孫犁《山地回憶》)

近義: 窮鄉僻壤,不毛之地

反義: 山明水秀,錦繡河山

赤地千裏[chì dì qiān lǐ]

解釋: 赤:空。形容天災或戰爭造成大量土地荒涼的景象。

出處: 《韓非子·十過》:“晉國大旱,赤地千裏。”

示例: 說者謂當兵燹之余,汙菜遍野,版籍蕩然,人民死亡,~。(清·阮葵生《茶余客話》卷三)

近義: 寸草不留,不毛之地

反義: 郁郁蔥蔥

荒無人煙[huāng wú rén yān]

解釋: 人煙:指住戶、居民,因有炊煙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涼,見不到人家。

示例: 部隊指戰員忍饑受寒,翻越高達四千二百多米荒無人煙的大山。(穆欣《南線巡回·解放西昌之戰》)

寸草不生[cùn cǎo bù shēng]

解釋: 寸草:壹點兒草。形容土地貧瘠,連壹點兒草都不長。亦形容災情嚴重。

出處: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那山陽縣有用毒藥謀死公公犯婦竇娥,他問斬之時,曾發願道:‘若是果有冤枉,著妳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可有這件事來?”

反義: 郁郁蔥蔥

人跡罕至[rén jì hǎn zhì]

解釋: 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涼的地方很少有人來過。

出處: 漢·荀悅《漢紀·孝武紀二》:“而夷狄殊俗之國,遼絕異黨之地,舟車不通,人跡罕至。”

示例: 南城縣東百余裏龍門山,山巔有寺,幽僻孤寂,人跡罕至。(宋·洪邁《夷堅丁誌·龍門山》)

近義: 窮鄉僻壤

反義: 人來人往,人山人海

荒煙蔓草[huāng yānmàn cǎo]

解釋:比喻空曠偏僻,冷落荒涼。

出處: 宋·歐陽修《祭石曼卿文》:“奈何荒煙野蔓,荊棘縱橫。”

示例: 徘徊於荒煙蔓草之間,得浣花殘碣。 ——清·黃宗羲《朱岷左先生近詩題辭》

雞犬不聞[jī quǎn bù wén]

解釋:形容極為荒涼冷僻。

出處:百姓久被賊人傷殘,又聞得大兵廝殺,凡沖要通衢大路,都沒壹個人煙,靜悄悄地,雞犬不聞,就要壹滴水,也沒喝處,那討酒食來?(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壹百九回)

人跡罕至[rén jì hǎn zhì]

解釋: 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涼的地方很少有人來過。

出處: 漢·荀悅《漢紀·孝武紀二》:“而夷狄殊俗之國,遼絕異黨之地,舟車不通,人跡罕至。”

示例:?南城縣東百余裏龍門山,山巔有寺,幽僻孤寂,人跡罕至。(宋·洪邁《夷堅丁誌·龍門山》)

近義: 窮鄉僻壤

反義: 人來人往,人山人海

衰草寒煙[shuāi cǎo hán yān]

解釋:衰草:衰敗的野草;寒煙:空曠荒涼的原野上的霧氣。比喻空曠偏僻,冷落荒涼。

出處:更衰草寒煙淡薄。似當時、將軍部曲,迤邐度沙漠。——宋·姜夔《淒涼犯》

示例:醒時幽怨同誰訴,~無限情。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八回)

寸草不生[cùn cǎo bù shēng]

解釋: 寸草:壹點兒草。形容土地貧瘠,連壹點兒草都不長。亦形容災情嚴重。

出處: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那山陽縣有用毒藥謀死公公犯婦竇娥,他問斬之時,曾發願道:‘若是果有冤枉,著妳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可有這件事來?”

反義: 郁郁蔥蔥

荒山野嶺[huāng shān yě lǐng]

解釋:指荒涼沒有人煙的山麓。

出處: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八十回:“往前壹看,都是荒山野嶺,不見有人行路,連壹株樹木也沒...

近義詞:荒郊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