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高中語文容易用錯對象的成語介紹

高中語文容易用錯對象的成語介紹

 成語的應用是高中語文的考察點,但是有壹些的成語學生會比較容易用錯,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有關於高中語文容易用錯的成語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語文容易用錯對象的成語

 第壹類:人、物不分

 風姿綽約形容女子姿態優美。如:公園裏擺放的各種盆栽菊花,姹紫嫣紅,微風壹吹,更是風姿綽約。(該詞不能用來形容花木。)

 楚楚動人形容女人打扮得漂亮,姿態嬌柔,能打動人。如:文章生動細致地描寫了小麻雀的外形、動作和神情,在敘述、描寫和議論中,傾註了強烈的感情,讀來楚楚動人,有很強的感染力。(該詞壹般不用於形容文章。)

 洗心革面比喻徹底悔改。如: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高層次、高水平攀登。(該詞只能用於指人,不能用於指物。)

 倚馬可待原意是站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很快就可以完稿。形容文思敏捷,寫文章快。如:他呀,做起事來可麻利了,無論做什麽都倚馬可待。(該詞不用來形容做事。)

 炙手可熱比喻氣焰很盛,權勢很大。如:《大河之舞》自1994年首演以來便炙手可熱,並且引起了全球的踢踏舞熱潮,更被全球藝人壹致推崇為當代最具愛爾蘭民族風格的經典音樂劇。(該詞在此處用錯了對象。)

 第二類:謙、敬不分

 蓬蓽生輝謙辭,表示由於別人到自己家裏來或張掛別人給自己題贈的字畫等而使自己非常光榮。如:使用我廠生產的塗料裝飾您的居室,保您蓬蓽生輝。(該詞只能用於自己,這裏卻用在別人身上,顯然不夠得體。)

 拋磚引玉謙辭,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如:會議開始時氣氛有些沈悶,主持人建議李教授先來壹段開場白,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該詞用在這裏顛倒了主從關系,顯然不正確。)

 忝列門墻謙辭,忝表示辱沒他人自己有愧。如:妳身為師傅的入室弟子,卻幹出這種丟人的事,真是忝列門墻。(該詞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

 鼎力相助鼎力,敬辭,大力(表示請托或感謝時用)。如:有什麽困難盡管告訴我,我壹定鼎力相助。(該成語屬於敬辭,不能用於自己。)

 第三類:陳述對象錯誤

 汗牛充棟用牛運書,牛累得要出汗;用屋子放書,要堆滿整個屋子。形容書籍極多。如:古人中不乏刻苦學習的楷模,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在歷史上汗牛充棟。(該詞只能指書多,不能指人多。)

 如坐春風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學識的人相處並受到熏陶。如:辯論會上,聽了同學們慷慨激昂的發言,張教授真有壹種如坐春風的感覺。(這裏用錯了對象。)

 舉案齊眉形容夫妻互敬互愛。如:老張壹家三代,十多年來和睦相處,真可謂舉案齊眉、相敬如賓。(舉案齊眉和相敬如賓只能用於夫妻之間。)

 東山再起原指東晉謝安退職後在東山做隱士,後來又出任要職。後用以比喻失勢之後重新恢復地位。如:打假活動是長期的,如果我們稍有疏忽,冒牌貨就會東山再起。(該詞只用於人而不用於物。)

 朝思暮想形容時刻想念。往往用於思念,而不是壹般意義上的想。如:最近壹段時間,尋找好劇本成了不少影視制作人朝思暮想的事。(句中的朝思暮想應該用夢寐以求來替換。)

 不知所雲不知道說的是什麽,指語言紊亂或空洞。如:陳寅恪先生上課時旁征博引,還不時夾著所引史料的數種語言文字,這使得外語尚未過關、文史基礎知識貧乏的學生簡直不知所雲。(此句是指聽話人聽不懂,顯然用詞不正確。)

 美輪美奐形容新屋高大美觀,也形容裝飾、布置等美好漂亮。如:博物館裏珍藏著大量有藝術價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種花鳥蟲魚、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美輪美奐。(這裏用來形容石刻作品中的花鳥蟲魚和人物形象,顯然是陳述對象的誤用。)

高中語文容易用錯感情色彩的成語

 重整旗鼓指失敗之後,重新集合力量再幹,是褒義詞。如:雖然敵人被打跑了,但我們知道,他們不會甘心失敗,壹定會重整旗鼓,卷土重來。(該詞多用於褒義)

 半斤八兩比喻彼此壹樣,不相上下(多含貶義)。如:陜西剪紙粗獷樸實,簡練誇張,同江南壹帶細致工整的風格相比,真是半斤八兩,各有千秋。(該詞多用於貶義。)

 守株待兔貶義詞,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心存萬壹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如:通過查詢該車車牌號,民警確認這是壹輛被盜車,於是決定守株待兔,等偷車賊來取車。(此處用來形容公安幹警的機智,顯然不恰當。)

 無所不為沒有什麽不幹的,指什麽壞事都幹。如:這些年輕的科學家決心以無所不為的勇氣,克服重重困難,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用該詞形容年輕的科學家克服困難,探索奧秘的勇氣,顯然是不恰當的。)

 翻雲覆雨比喻反復無常或玩弄手段。如:辛棄疾繼承並發揚了蘇東坡的豪放風格,以翻雲覆雨的筆力、激昂跌宕的氣勢,抒情言誌,針砭時弊。(本句是說辛棄疾筆下的功夫很深,而且富有豪情。這裏顯然是誤用。)

 侃侃而談形容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褒義詞。如:在鐵壹般的證據面前,他仍然侃侃而談,為自己開脫罪責。(此句表達的是貶義,應用振振有詞。)

 無所不至指沒有達不到的地方,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於壞事)。如:面對自然災害,黨和政府對我們關懷得無所不至。(此處應用無微不至。)

 始作俑者貶義詞,比喻惡劣風氣的創始者。如:魯迅先生不僅是五四新文學的偉大旗手,而且也是現代版畫藝術的始作俑者。(褒貶失當)

 趨之若鶩像鴨子壹樣,成群地跑過去,多比喻很多人爭著去追逐(不好的事物)。多含貶義。如: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鶩。(此處用該詞來形容藝術愛好者,是將貶義詞誤用作褒義詞。)

 處心積慮指千方百計地盤算,多含貶義。如: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真可謂處心積慮。(該詞壹般用於貶義)

 蠢蠢欲動貶義詞,指敵人準備進行攻擊或壞人策劃破壞活動。如:自從中國頒布實施外商投資法規以來,不少外商蠢蠢欲動,紛紛來中國投資。(此處誤將貶義詞用作中性詞。)

 改頭換面比喻只改形式,不變內容(貶義)。如:政府要真正轉變職能,非要對現有的政府機構進行徹底的改頭換面不可。(該詞壹般用於貶義。)

高中語文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

 側目而視不敢從正面看,斜著眼睛看,形容畏懼而又憤恨。如:小李得了冠軍,尾巴翹到了天上,對朋友竟然側目而視。(這裏錯解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馬革裹屍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指軍人戰死於戰場。如:那個時候,張大爺窮困潦倒,衣食無著,十分令人痛心,到頭來只落得個馬革裹屍的結局。(這裏將馬革裹屍錯解為死得很慘,死後連棺材和埋葬的地方都沒有。)

 危言危行講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如:小東初中未畢業就輟學了,性格封閉孤傲的他對周圍的人常常表現出敵對情緒,他最終為自己的危言危行付出了慘重代價。(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險,而是指正直。)

 萬人空巷並不是指街上空無壹人,而是說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裏出來了,多用來形容歡迎、慶祝等盛況。如: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裏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本句從語意上看,要表述的是人們閉門不出在家裏欣賞電視劇,因此萬人空巷用在此處錯誤。)

 三人成虎原指有三個人謊報市上有虎,聽者就信以為真了。後比喻謠言或訛傳壹再反復,就有使人信以為真的可能。如:妳應該和朋友合作搞這個課題,要知道三人成虎,眾誌成城。(這裏將三人成虎錯解為很多人在壹起就會像老虎壹樣力量強大。)

 河東獅吼比喻悍婦發怒。如:二十壹世紀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世紀,河東獅吼,巨龍騰飛指日可待。(這裏將河東獅吼錯解為東方睡獅醒來,發威長吼,致使意義,適用對象、色彩均不當。)

 下裏巴人戰國時代楚國的民間歌曲,後來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學藝術,常跟陽春白雪對舉。如:壹些人對中國的茶有偏見,以為茶只是下裏巴人解渴的東西,檔次不如進口飲料。(這裏將下裏巴人錯解為普通的鄉下人。)

 目無全牛形容技藝已達到極純熟的地步。如:為了應付高考,教師越教越細,其結果是肢解了課文,長此以往,學生目無全牛。(這裏將目無全牛錯解為眼裏看到的都是支離破碎的東西。)

 望其項背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脊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於否定式)。如:成都五牛俱樂部球隊請的主教練及外援都是清壹色的德國人,其雄厚實力令其他甲B球隊望其項背。(這裏將望其項背錯解為只能望見項背,形容差得遠。)

 捉襟見肘形容衣服破爛,也比喻困難重重,應付不過來。如:運動會上,他借的壹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見肘。(該詞與衣服不合身無關。)

 噤若寒蟬形容不敢做聲。噤,閉口不做聲。如:天突然變涼了,同學們衣衫單薄,壹個個噤若寒蟬。(該詞和寒冷沒有關系。)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險給別人出力,自己卻上了大當,壹無所得。如:上個月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此處用來形容消費者,明顯是望文生義。)

 不贊壹詞原指文章寫得很好,別人不能再添壹句話,現也指壹言不發。如:我的態度很鮮明,對任何邪教的言論都不贊壹詞,對他們的行為深惡痛絕。(這裏將不贊壹詞錯解為不說壹句贊成的話。)

 渙然冰釋比喻相互間的懷疑、誤會等完全消除。如:由於太平洋暖流的影響,今年春天來得早,春節剛過,北海公園就渙然冰釋,讓喜歡滑冰的人大失所望。(這裏將渙然冰釋錯解為冰塊解凍。)

 慘淡經營原指作畫之前,先用淺淡顏色勾勒輪廓,苦心構思,精心布局。後來形容苦費心力地籌劃並從事某種事業或工作。如:夫妻倆慘淡經營著這家小店,生意壹直很紅火。(該處運用正確,但因後有紅火,容易被判斷為錯誤。)

 首當其沖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如:解決好職工和學生的冬季取暖問題,是學校領導首當其沖的任務。(望文生義)

高中語文學習比較容易混淆的詞語

 1.容易誤釋詞義的成語

 七月流火指天氣逐漸涼爽起來。《詩經豳風七月》稱: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裏的七月是指農歷的七月,流指向下運行,火是星宿名,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又稱大火,每年農歷六月的黃昏時刻,出現於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後便漸漸偏西向下沈落,所以叫流火,這時酷熱開始減退,天氣漸漸地涼了起來。

 如:俗話說:七月流火。今天,揚州的氣溫躥至今年入夏以來的最高點,達到37度。(此處不解詞義亂用。)

 明日黃花原意是說重陽節過後,菊花即將枯萎,便再沒有什麽好玩賞的了。後用以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如:這篇通訊雖然寫得不錯,但報道不及時,已是明日黃花了。

 彈冠相慶指壹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夥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含貶義。如:今年學校又新建住房四棟,五壹前後將有126名青年教師喬遷新居,因此他們個個都彈冠相慶。(彈冠相慶用在此處不合句意。)

 安土重遷形容留戀故土,不肯輕易遷移。重,不輕率。如:隨著社會經濟的進壹步發展,安土重遷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區的人們也樂意告別家鄉,外出闖蕩壹番。(2008年江蘇省高考題,該詞用在此處錯誤。)

 不經之談指荒誕的、沒有根據的話。經,正常。如:這和尚瘋瘋癲癲地說了些不經之談,也沒人理他。

 不足為訓不能當做典範或法則。訓,準則。如:安全隱患越來越嚴重,廠領導還是認為不足為訓,以致釀成了火災。(此處將不足為訓的訓錯解為教訓。)

 差強人意指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差,稍微。如:剛才放的那幾首歌都不大好聽,只有這壹首還差強人意。

 黨同伐異跟自己意見相同的就袒護,跟自己意見不同的就加以攻擊。原指學術上派別之間的鬥爭,後用來指壹切學術上、政治上或社會上的集團之間的鬥爭。黨,偏袒。如:我們必須指出,任何人都不能唯我獨尊,甚至黨同伐異。這種政治文化絕對是不健康的。

 分庭抗禮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對立。抗,對等。如:辦公軟件市場已經從原來微軟壹枝獨秀,逐漸走向國內外產品分庭抗禮的局面。

 毫發不爽形容壹點也不差。爽:差錯,失誤。如: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濕透,毫發不爽,應趕快吃點預防感冒的藥。(毫發不爽與生病無關。)

 計日程功可以數著日子計算進度,形容在較短期間就可以成功。程,衡量,估量。如:中國經濟建設的速度很快,中國的現代化是可以計日程功的。

 久假不歸長期借去,不歸還。假,借用。如:借書最忌全書壹套借去壹本,而且久假不歸,使全書成為殘本。

 勞燕分飛比喻人別離(多用於夫妻)。勞,伯勞。如: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親如壹體的夫婦,也會有勞燕分飛的壹天。

 莫衷壹是不能得出壹致的結論。如:壹道神秘白光襲倒七百多棵大樹,武漢東湖風景區22日晚發生的這壹令人費解的大怪事,至今眾說紛紜,莫衷壹是。

 文不加點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塗改就寫成。點,塗上壹點,表示刪去。如:他經過認真學習,終於改掉了文不加點的壞毛病。(此處將文不加點錯解為不加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