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ēng shēn shā rén
解釋: 比喻流言可畏。
成語故事:
春秋的時候,孔子有壹個學生叫做曾參,曾參是個非常用功念書、孝順父母的人!有壹天,有人跑去對曾參的媽媽說:“伯母!曾參殺人了!”曾媽媽馬上說:“不可能的!我們家曾參是個乖孩子,他不會殺人的!”,過了壹會兒,又有人跑去對曾媽媽說:“伯母!曾參殺人了!”曾媽媽還是說:“不可能的!我們家曾參是個乖孩子,他不會殺人的!”,可是,當第三個、第四個人跑來對曾媽媽說:“伯母!曾參殺人了!已經被官兵抓起來了!”
曾媽媽開始相信曾參殺了人,難過地哭了起來:“參兒呀!媽媽相信妳是壹個好孩子,可是大家都說妳殺人了,這些人跟妳無冤無仇的,他們幹嘛要騙我呢?參兒呀!妳真的殺人了嗎?嗚~參兒呀,妳為什麽還不回來,妳壹定是被官兵抓起來了!”大家都勸曾媽媽趕快逃走,免得被官兵壹起抓起來,曾媽媽擦幹眼淚說:“不行,如果我逃走,那誰來照顧全家大小呢?”這個時候,曾參回來了,大家都嚇了壹跳:“曾參,妳不是殺了人被官兵抓起來了嗎?”曾參說:“那個曾參不是我,是壹個和我同名同姓的人!”曾媽媽才放心地笑起來:“我真是的,因為大家都說曾參殺人了,讓我也懷疑自己的乖兒子殺了人。”
後來,大家把曾參殺人的事變成壹句成語,用來形容壹件亂造謠的事情,如果經過很多人說,就連本來不相信謠言的人也會以為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