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玄宗遊月、貂蟬拜月、月下獨酌
中秋節六大神話傳說故事
中秋節傳說故事壹:嫦娥奔月
傳說古代天空中有10個太陽同時出來,大地被烤成焦土,後羿為民除害射掉了9個太陽,西天的王母娘娘獎賞他長生不老的仙藥。他的妻子嫦娥趁後羿不註意時偷吃了這些藥,突然她就成仙飛向天宮,王母娘娘懲罰她,讓她在廣寒宮裏思過。
中秋節傳說故事二:吳剛伐桂
傳說月中有桂樹,《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樹”,後來的傳說更加具體,桂樹旁又添了壹個伐桂之人吳剛。月中之桂樹與吳剛的傳說,以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壹《天咫》所載最為具體,其雲:“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壹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意思是說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節傳說故事三:玉兔搗藥
此傳說最早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玉兔長跪搗藥蛤蟆丸,奉上陛下壹玉盤,服此藥可得神仙。”相傳月亮之中有壹只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廣寒宮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結:前三大中秋故事處處帶有神話傳說的影子,關於三者之間的聯系,有壹說是這樣的:相傳羿從西王母那裏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姮娥保管。逢蒙聽說後前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羿,姮娥滯留在月亮廣寒宮。廣寒宮裏寂寥難耐,於是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羿團聚。
以下三大傳說,則有著壹定的歷史原型,與知名歷史人物和史料記載緊密聯系。讓我們繼續細品吧!
中秋節傳說故事四:玄宗遊月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壹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節傳說故事五: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雕;貂蟬午夜拜月,月裏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余,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中秋節傳說故事六:月下獨酌
詩人李白寫自己在花間月下獨酌的情景。“對影成三人”句構思奇妙,表現了他孤獨而豪放的情懷。《李詩直解》:“此對月獨飲,放懷達觀以自樂也。”詩人上場時,背景是花間,道具是壹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自己壹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