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關鎖國:
閉關鎖國政策,指閉關自守,不與外界接觸的壹種國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義。嚴格限制對外經濟、文化、科學等方面的交流,也因此中國的整體國力及發展比西方國家落後。?
明朝在明成祖至明宣宗的鄭和下西洋(1405—1433)後,實施海禁,並在北方修建明長城,是明朝鎖國的象征。?
擴展資料:
閉關鎖國的危害:
第壹,閉關鎖國在不知不覺中約束了我國的對外貿易和工商業的發展,讓我國的資本主義萌發受到制約。
第二,閉關鎖國加深了統治者妄自尊大的想法,還自豪的以為我國物產豐富,不需要其他國家的朝貢。殊不知,遠洋在外的國家已進行了工業革命,因此我國工業文明的興起從此慢了壹大步。
第三,阻撓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令西方的近代科學和領先的技能沒有辦法傳進我國。它讓我國長期的與外界隔絕,使我國壹直都身處在世外桃源中,只知道男耕女織,徹底不知道西方國家科技與文明已有多麽的強大。
第四、清政府還嘗試著通過閉關鎖國方針來對內加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對外加強民族“自衛”。這是壹種消沈的防禦方針。
百度百科-閉關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