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 誌南和尚:《絕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 辛棄疾:《西江月》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 ( 文天祥:《過伶仃洋》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王維:《山居秋瞑》)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王維:《山居秋瞑》)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誌和:《漁歌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望采納,謝謝
2.描寫小雨的成語風調雨順、五風十雨、雨旸時若:形容風雨適時,氣候調和,遂人所願; 和風細雨、柔風甘雨、斜風細雨、雨絲風片:指春天的和風細雨,亦喻待人處事采取和緩的方式,不粗暴; 雨後春筍:指春天雨後,竹筍長得又多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現,蓬勃發展; 雨過天晴:指雨霽雲開,天空晴朗,比喻情況由壞轉好; 風風雨雨:泛指刮風下雨,亦比喻遇到重重阻礙或議論紛紛; 風雨交加:指風雨壹齊襲來,亦比喻幾種災難壹起襲來; 狂風驟雨、狂風暴雨、烈風淫雨、震風陵雨:形容大風大雨、疾風暴雨,亦比喻聲勢猛烈; 滂沱大雨、飄潑大雨、銀河倒瀉:形容雨下得很大; 風雨飄搖、風瀟雨晦、風雨晦暝、風雨如晦:形容風雨交加,天色昏暗,比喻局勢動蕩不安、社會黑暗; 八方風雨:指四面八方的急風驟雨,比喻局勢變幻,激烈動蕩; 呼風喚雨:原指神道呼風喚雨的法力,現多比喻能夠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亦形容惡勢力猖獗; 淒風苦雨:指寒冷的風,成災的雨,形容天氣惡劣,後常比喻處境悲慘淒涼; 風雨剝蝕:指物體因受風雨侵蝕而損壞; 雨沐風餐、櫛風沐雨、雨淋日炙:形容在外奔波,歷盡辛勞; 亢旱不雨:指天氣幹旱,久不下雨; 密雲不雨:言烏雲密布而未下雨,原指德能未能下及,現比喻事件已醞釀成熟,但還沒有爆發; 風雨同舟:指在風雨中同船渡河,比喻***度難關; 風雨無阻:指刮風下雨也阻擋不住,無論天氣如何都照常進行; 風霜雨雪:比喻經歷過種種艱難困苦;風雨兼程,指冒著風雨加倍趕路; 揮汗成雨:言灑出的汗能成為雨,形容人很多; 淚如雨下、涕零如雨、涕淚滂沱:指眼淚象雨水壹樣往下流淌,形容悲痛欲絕。
3.描寫小雨的古詞語早春》唐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別嚴士元》 唐 劉長卿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春夜喜雨》唐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夜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漁歌子》 唐 張誌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幽居》唐 韋應物
貴賤雖異等,出門皆有營.獨無外物牽,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鳥雀繞舍鳴.
時與道人偶,或隨樵者行.自當安蹇劣,誰謂薄世榮.
《水檻遣心二首》 唐 杜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葉潤林塘密,衣幹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淺把涓涓酒,深憑送此生.
《鹹陽值雨》唐 溫庭筠
鹹陽橋上雨如懸,萬點空蒙隔釣船.還似洞庭春水色,曉雲將入嶽陽天.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唐 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雨夜眠》唐 白居易
涼冷三秋夜,安閑壹老翁.臥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
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絕句》宋 釋誌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浣溪沙》宋 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臨安春雨初霽》 宋 陸遊.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壹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春寒》宋 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
《約客》宋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鄉村四月》宋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春日》宋 汪藻
壹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雲將雨行.野田春水碧於鏡,人影渡傍鷗不驚.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茅茨煙暝客衣濕,破夢午雞啼壹聲.
《即事》 宋 汪藻
燕子將雛語夏深,綠槐庭院不多陰.西窗壹雨無人見,展盡芭蕉數尺心.
雙鷺能忙翻白雪,平疇許遠漲清波.鉤簾百頃風煙上,臥看青雲載雨過.
《聽雨》宋 方嶽
竹齋眠聽雨,夢裏長青苔.門寂山相對,身閑鳥不猜.
《小園 》宋 陸遊
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拓陰陰壹經斜.臥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鋤瓜.
4.描寫下小雨的詞,句,段詩中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2.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誌和:(漁歌子)) 6.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9.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王維:《山居秋瞑》)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誌和:《漁歌子》) 6.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杜牧:《清明》) 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9.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誌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2.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誌和:《漁歌子》) 6.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9.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時節,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潤的時節。但春雨貴如油,春天下雨,豈不是“好雨”?!壹個“好”字,把作者的見春飄然而下的喜悅心情表現得頗為充分。
三、四句言春雨伴隨著微風夜來,悄無聲息地滋潤萬物,寫春雨的作用,筆墨細膩。末兩句寫清晨看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潤下,紅潤壹片,花因飽含雨水而重、而濃,寫的情深意切。
全詩通篇無壹“喜”字,但喜悅之情卻溢於言表。 韓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以飽滿的 *** 盛贊小雨,於小中見大,於景中寓理寓情。
的“小雨“比喻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潤澤,連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細雨中草色微綠,近看不覺而遠視泛青。最後歸結。
5.描寫雨的佳句和描寫山水的成語10個早上下過壹陣小雨,現在雖放了晴,路上還是滑得很,兩邊地裏的秋莊稼,卻給雨水沖刷得青山綠水、珠爍晶瑩,空氣裏也帶有壹股清新濕潤的香味。
毛毛細雨,悄悄無聲地飄落著,像是無數蠶娘吐出的銀絲。千萬條細絲,蕩漾在半空中,迷迷漫漫的輕紗,披上了黑油油田野。
山清水秀
層巒聳翠
重巒疊嶂
青山綠水
山水如畫
山崩海嘯
山長水遠
山高水長
山光水色
遊山玩水
湖光山色
錦繡河山
高聳入雲
6.求幾個形容蒙蒙細雨的詞語和句子去看壹下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還有劉湛秋的《雨的四季》雨都描寫的很精彩絕對有幫助 《聽聽那冷雨》聽聽那冷雨 作者: 余光中 驚蟄壹過,春寒加劇。
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即連在夢裏,也似乎有把傘撐著。而就憑壹把傘,躲過壹陣瀟瀟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
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街到廈門街迷宮式的長巷短巷,雨裏風裏,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這樣子的臺北淒淒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壹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壹直是這樣下著雨的。這種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從安東尼奧尼那裏來的。
不過那—塊土地是久違了,二十五年,四分之壹的世紀,即使有雨,也隔著千山萬山,千傘萬傘。十五年,壹切都斷了,只有氣候,只有氣象報告還牽連在壹起,大寒流從那塊土地上彌天卷來,這種酷冷吾與古大陸分擔。
不能撲進她懷裏,被她的裙邊掃壹掃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這樣想時,嚴寒裏竟有壹點溫暖的感覺了。
這樣想時,他希望這些狹長的巷子永遠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門街到廈門街,而是金門到廈門。他是廈門人,至少是廣義的廈門人,二十年來,不住在廈門,住在廈門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不過說到廣義,他同樣也是廣義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兒,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時代了。
再過半個月就是清明。安東尼奧尼的鏡頭搖過去,搖過去又搖過來。
殘山剩水猶如是,皇天後土猶如是。紜紜黔首、紛紛黎民從北到南猶如是。
那裏面是中國嗎?那裏面當然還是中國永遠是中國。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遙指已不再,劍門細雨渭城輕塵也都已不再。
然則他日思夜夢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裏呢? 在報紙的頭條標題裏嗎?還是香港的謠言裏?還是傅聰的黑鍵白鍵馬恩聰的跳弓撥弦?還是安東尼奧尼的鏡底勒馬洲的望中?還是呢,故宮博物院的壁頭和玻璃櫃內,京戲的鑼鼓聲中太白和東坡的韻裏? 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裏面。
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去,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壹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因為壹個方塊字是壹個天地。
太初有字,於是漢族的心靈他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憑空寫壹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淅瀝瀝,壹切雲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視覺上的這種美感,豈是什麽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滿足?翻開壹部《辭源》或《辭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壹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顏千變萬化,便悉在望中,美麗的霜雪雲霞,駭人的雷電霹雹,展露的無非是神的好脾氣與壞脾氣,氣象臺百讀不厭門外漢百思不解的百科全書。 聽聽,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嗅嗅聞聞,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雨在他的傘上這城市百萬人的傘上雨衣上屋上天線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峽的船上,清明這季雨。雨是女性,應該最富於感性。
雨氣空而迷幻,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壹點點薄荷的香味,濃的時候,竟發出草和樹林之後特有的淡淡土腥氣,也許那竟是蚯蚓的蝸牛的腥氣吧,畢竟是驚蟄了啊。也許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許古中國層層疊疊的記憶皆蠢蠢而蠕,也許是植物的潛意識和夢緊,那腥氣。
第三次去美國,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住了兩年。美國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裏幹旱,天,藍似安格羅薩克遜人的眼睛,地,紅如印第安人的肌膚,雲,卻是罕見的白鳥,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飄雲牽霧。
壹來高,二來幹,三來森林線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國詩詞裏“蕩胸生層雲”或是“商略黃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難睹的景象。落基山嶺之勝,在石,在雪。
那些奇巖怪石,相疊互倚,砌壹場驚心動魄的雕塑展覽,給太陽和千裏的風看。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皚皚不絕壹仰難盡的氣勢,壓得人呼吸困難,心寒眸酸。
不過要領略“白雲回望合,青露入看無”的境界,仍須來中國。臺灣濕度很高,最饒雲氣氛題雨意迷離的情調。
兩度夜宿溪頭,樹香沁鼻,宵寒襲肘,枕著潤碧濕翠蒼蒼交疊的山影和萬綴都歇的俱寂,仙人壹樣睡去。山中壹夜飽雨,次晨醒來,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靜中,沖著隔夜的寒氣,踏著滿地的斷柯折枝和仍在流瀉的細股雨水,壹徑探入森林的秘密,曲曲彎彎,步上山去。
溪頭的山,樹密霧濃,蓊郁的水氣從谷底冉冉升起,時稠時稀,蒸騰多姿,幻化無定,只能從霧破雲開的空處,窺見乍現即隱的壹峰半塹,要縱覽全貌,幾乎是不可能的。至少上山兩次,只能在白茫茫裏和溪頭諸峰玩捉迷藏的遊戲。
回到臺北,世人問起,除了笑而不答心自問,故作神秘之外,實際的印象,也無非山在虛無之間罷了。雲絳煙繞,山隱水迢的中國風景,由來予人宋畫的韻味。
那天下也許是趙家的天下,那山水卻是米家的山水。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筆像中國的山水,還是中國的山水上只像宋畫,恐怕是誰也說不清楚了吧? 雨不但可嗅,可親,更可以聽。
聽聽那冷雨。聽雨,只要不是石破天驚的臺風暴雨,在聽覺上總是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