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ìn kǒu cí huáng
解釋信:任憑,聽任;雌黃:即雞冠石,黃色礦物,用作顏料。古人用黃紙寫字,寫錯了,用雌黃塗抹後改寫。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
出處晉·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結構緊縮式。
用法用作貶義。多用於揭露或譴責的場合。壹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雌;不能讀作“chí”。
辨形信;不能寫作“順”。
近義詞胡說八道、胡言亂語、信口開河
反義詞信而有征、言之鑿鑿
辨析~和“信口開河”;都有“隨口亂說”的意思。~多指妄加評論、隨意誣蔑乃至制造讕言;帶有歪曲和捏造事實的意思;語義比“信口開河”更重;“信口開河”有時含有說話漫無邊際的意思;可用於他人和自己。
例句
(1)這個盜竊犯交待犯罪事實時躲躲閃閃;~。
(2)歪曲事實;~陷害他人;是犯法的行為。
英譯speak at random
成語故事王衍是東晉人,有名的清談家。他喜歡老莊學說,每天談的多半是老莊玄理。但是往往前後矛盾,漏洞百出,別人指出他的錯誤或提出質疑,他也滿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隨口更改。於是當時人說他是“口中雌黃”。《顏氏家訓》中也有“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