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個兒子。孔融四歲的時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壽,來客很多。有壹盤酢梨,放在壽臺上面,母親叫孔融把它分了。於是孔融就按長幼次序來分,每個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壹份,唯獨給自己的那壹個是最小的。父親奇怪地問他:"別人都分到大的梨子,妳自己卻分到小的,為什麽呢?‘孔融從容答道:"樹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長輩,是做人的道理!"父親很是高興。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壹天,父親的朋友帶了壹盤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妳小啊?” 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漢朝。小孔融也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2. 關於誠信友善的四字詞語彬彬有禮
謙謙君子
謙虛謹慎
謙恭下士
敬賢禮士
不矜不伐
竭誠相待
敬賢禮士
克恭克順
門不停賓
情禮兼到
屈高就下
屈己待人
屈尊敬賢
掃徑以待
掃榻以迎
善氣迎人
泰而不驕
婉婉有儀
溫恭直諒
溫恭自虛
溫柔敦厚
溫文爾雅
文質彬彬
洗耳恭聽
相敬如賓
以禮相待
虛懷若谷
虛己以聽
虛左以待
執經叩問
忠信樂易
戒驕戒躁
自知之明
不驕不躁
禮賢下士
平易近人.
3. 四字成語中後面兩個字是友善的有哪些沒有含 友善 的成語,善 在第四位的成語如下:
懲惡勸善 懲:責罰;勸:勉勵。懲罰壞人,獎勵好人。
多多益善 益:更加。越多越好。
遏惡揚善 遏:阻止;揚:宣揚。禁絕壞事,宣揚提倡好事。
改惡向善 指不再做惡,重新做好人。
改惡行善 不再做惡,轉做好事。
改過遷善 改正錯誤,變成好的。指去惡就善。
來者不善 強調來人不懷好意,要警惕防範。
惡不去善 不因為厭惡某人而否定他的優點。
隱惡揚善 隱:隱匿;揚:宣揚。不談人的壞處,光宣揚人的好處。
與人為善 與:贊許,贊助;為:做;善:好事。指贊成人學好。現指善意幫助人。
止於至善 止:達到;至:最,極。達到極完美的境界。
4. 古代關於友善關愛的成語故事有什麽管仲和鮑叔牙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時期的齊國人,也都是當時齊國著名的政治家,他倆年輕時就成為了好朋友,後來他們壹起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
我小時侯比較喜歡讀春秋戰國這段歷史,司馬遷在《史記》中也重點記述了不少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現在許多的成語典故也出自那個時期。壹、管鮑分金 管仲二十來歲時就結識了鮑叔牙,起初二人合夥做點買賣,因為管仲家境貧寒就出資少些,鮑叔牙出資多些。
生意做的還不錯,可是有人發現管仲用掙的錢先還了自已欠的壹些債,哈哈!這錢還沒入帳就給花了,現在會計上的名詞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錢恐怕離貪汙公款罪也不遠了。更可氣的是到年底分紅時,鮑叔牙分給他壹半的紅利,他也就接受了。
這可把鮑叔牙手下的人氣壞了,有個人對鮑叔牙說,他出資少,平時他開銷又大,年底還照樣和您平分效益,顯然他是個十分貪財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話,我壹定不會厚著臉皮接受這些錢的。鮑叔牙斥責他手下道:妳們滿腦子裏裝的都是錢,就沒發現管仲的家裏十分困難嗎?他比我更需要錢,我和他合夥做生意就是想要幫幫他,我情願這樣做,此事妳們以後不要再提了。
二、壹起充軍 後來這哥倆又壹起充了軍,二人更是相依為命。有壹次齊國和鄰國開戰,雙方軍隊展開了壹場大撕殺,沖鋒的時侯管仲總是躲在最後,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時候,管仲卻跟飛壹樣的奔跑。
當兵的都恥笑他,說他貪生怕死,領兵的想殺壹儆百拿管仲的頭嚇呼那些貪生怕死的士兵。 關鍵時刻又是鮑叔牙站了出來(此時鮑已當上了軍官,不過我想也就是個連長壹類的基層幹部吧!)他替管仲辯護道:管仲的為人我是最了解不過了,他家有80多歲的老母親無人照顧,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著以盡孝道。
管仲聽了鮑叔牙的這番話,感動的流下了熱淚,他哭訴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鮑叔牙啊! 過了兩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沒了牽掛,這才踏下心來為齊國效命,果然是比誰都作戰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撥重用。 三、各為其主 後來齊襄公的弟弟公子糾發現管仲是個人才,便要他當了自已的謀士,也就是參謀長壹類的官吧。
而鮑說牙呢,也偏偏被齊襄公的另壹個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其為軍師。兩個好朋友各自輔助壹個公子,幹的很賣力氣。
可是好景不長,昏庸的齊襄公總是疑心他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要篡奪他的王位。就讓手下的人找機會幹掉公子糾和公子小白。
這兩個公子聽到了風聲,公子糾帶著管仲就跑到了魯國的姥姥家去了,公子小白也跟著學,他帶著鮑叔牙也跑到了莒國的姥姥家避難去了。公元前686年的冬天,暴虐的齊襄公被手下的將士殺死,立他的壹個弟弟公孫無知為齊國君王,妳聽聽這名子——公孫無知,肯定是個笨蛋吧!就這麽壹個人當了君王沒幾個月,就也被手下大臣給殺掉了,齊國當時是壹片混亂。
流亡在莒國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魯國的公子糾得到消息後,都覺得自已繼成王位的機會來了,急忙打點行裝,要回國爭奪王位。四、陣前對壘 管仲作為公子糾的軍師及時提醒他的主子: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國離齊國很近,如果他先我們壹步回到齊國,我們就沒戲了,我看還是我先帶壹隊人馬去攔截公子小白,讓魯國派大將曹沫帶另壹隊人馬護送您回國。
公子糾笑答:好主意!當管仲帶人馬趕到莒國和齊國的交界處,正碰上鮑叔牙帶領壹隊莒國人馬護送公子小白飛弛而來。管仲上前攔住去路,他說:妳不好好在姥姥家呆著,要幹啥去呀?公子小白說:我回國辦喪事去啊!管仲說:您的哥哥公子糾已經回到齊國操辦此事了,我看您還是返回莒國好好呆著吧!鮑叔牙雖然和管仲平日有手足之情,但現在是各為其主啊!他瞪著眼睛喝斥管仲:我們公子回國有自已的事情,妳管的著嗎?再說妳扯的瞎話也瞞不了我鮑叔牙吧?如果公子糾真的回到了齊國,那妳幹嘛帶人來攔截我的主公呢?管仲謊言被揭,臉色通紅,壹時無言以對。
鮑叔牙不敢耽擱,命令部隊火速前進,管仲見狀急得要命,要是攔不住公子小白,自已還有啥臉面再見公子糾啊,於是他心壹橫,搭弓取箭,朝著車上的公子小白用力射去,小白大叫壹聲,栽倒在車上,管仲見大功告成,便帶著人馬飛逃而去。沒想到管仲這壹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帶鉤上,壹點沒傷到人,但他知道管仲的箭法利害,要是再補上壹箭他就沒命了,於是他才大叫壹聲裝死倒在車裏。
見管仲跑了,他才長長的出了壹口氣,鮑叔牙見公子小白平安無事,大喜!立刻命部隊抄小路向齊都全力疾弛。五、頑抗到底 管仲自以為射死了公子小白,就不慌不忙地護送公子糾向齊國進發,結果到齊、魯邊界的時侯,壹個齊國的使者攔住了他們的車馬,使者說:我奉齊國新君王公子小白之命,前來通知魯國,請妳們不必送公子糾回國了。
管仲壹聽,才知道自已沒把事情辦好,上了公子小白和鮑叔牙的當。於是壹氣之下把齊國使者給殺了,公子糾更是什麽也不顧了,命令大將曹沫摔領僅有的5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