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的成語如下:
1、報仇雪恥[bào、chóu、xuě、chǐ],釋義:指報復冤仇,洗刷恥辱。出處:《水滸傳》第九八回:“主女瓊英,素有報仇雪恥之誌。”
2、闖蕩江湖[chuǎng、dàng、jiāng、hú],釋義:指奔走四方,在外謀生。出處: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60回:“老英雄馬元章在外面闖蕩江湖數十年,永遠不跟綠林人搭過伴。”
3、沖州過府[chōng、zhōu、guò、fǔ],釋義:指跑碼頭,闖江湖。也形容經歷豐富,見過世面。出處:《天花雨》第二回:“夫妻壹世,沖州過府,在江湖上趕營生。”
4、沖州撞府[chōng、zhōu、zhuàng、fǔ],釋義:沖:向前直闖。州、府:舊時縣以上行政區劃名,泛指大城市、大地方。跑碼頭,闖江湖。也形容經歷豐富,見過世面。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二十七回:“他們是沖州撞府,逢場作戲,賠了多少小心得來的錢物。”又四十回:“我們沖州撞府,那裏不曾去!”
5、刀光劍影[dāo、guāng、jiàn、yǐng],釋義:隱約顯現出刀劍的閃光和影子。形容環境充滿了兇險的氣氛。出處:南朝梁吳筠《戰城南囚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成泥。”又《邊城將》:“刀含四尺影,劍抱七星文。”
6、刀光血影[dāo、guāng、xuè、yǐng],釋義:形容血腥的殺戮。
出處: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壹:“武漢三鎮,自北伐以來,在刀光血影之下已經窒息了整整十年。”
7、發憤忘食[fā、fèn、wàng、shí],釋義: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出處:《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8、逢場作戲[féng、chǎng、zuò、xì],釋義:逢:遇到;場:演戲的場地。原指舊時走江湖的藝人遇到適合的場合就表演。後指遇到機會,偶爾湊湊熱鬧。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六:“竿木隨身,逢場作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