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高中語文必修4中《竇娥冤》裏用到的成語有哪些,有

高中語文必修4中《竇娥冤》裏用到的成語有哪些,有

1.望帝啼鵑的註釋:“望帝,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的稱號.傳說他因水災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中,死後化為杜鵑,日夜悲鳴,啼到出血才停止.”

2.東海孝婦 據《漢書?於定國傳》記載:漢朝時,東海有壹個孝婦,很早就死了丈夫,又沒有兒子,但贍養婆婆非常周到,婆婆想讓她再嫁,但她堅決不肯.婆婆對鄰人說:“媳婦侍候我實在幸苦,我老了,拖累年輕人太久了,怎麽辦呢?”後來,婆婆就上吊自殺了.她的女兒就到官府告狀說:“那婦人殺了我母親.”官府就拘捕了孝婦,用刑具拷打懲處她,孝婦實在受不了那種痛苦,違心地被迫承認自己有罪.當時於公擔任獄吏,認為這個婦人贍養婆婆十多年,以孝順而出名,壹定不會殺人.太守不接受他的意見,於公爭辯而不被理會,就抱著那案件的供詞在太守住所痛哭後離去.太守最後殺了那婦人.孝婦被殺後,郡中大旱,三年沒有下過雨.後任太守到任後,於公說:“孝婦不應當被判死刑,前任太守冤殺了她,過失就在這裏.”於是太守親自去祭奠孝婦的墓,在墓前刻石,表彰她的德行,天立即下起雨來,當年獲得豐收.從此人們非常敬重於公.幹寶的《搜神記》則使得“東海孝婦”的故事更為完善,它補充交待了孝婦名叫周青,同時還敘述了周青將死的壹個情節:周青將被處死時,請求用車載著十丈長的竹竿,用來懸掛五色長幡,當眾立誓說:“我若有罪,甘願被處死,血會順著流下;我若是冤枉而死,血會向上倒流.”剛處死了她,那血是青黃色的,沿著長竹竿往上流,到了竿頂,才又沿著幡而流下.

3)萇弘化碧

東周周景王時,萇弘任上大夫.景王死後,王族內亂,萇弘和卿士劉文公聯手,借晉國幫助平亂,輔立王子即位,史稱周敬王.萇弘忠心耿耿,盡心竭力,又有修齊治平之雄才大略,深得周敬王的信任.君臣同心戮力,想復興周朝,但是,他們這樣做,引起諸侯國中壹些政客的嫉恨,衛國大夫彪說:“周王朝自從幽王昏亂以來,至今已歷十四世了.萇弘還想復辟,壹定不會有什麽好結果的.”不久,晉國的範氏、中行氏、智氏、趙氏、魏氏、韓氏六卿內訌混戰,範氏和中行氏被其他四氏剿滅.範氏原為晉國執政正卿,又和周王室的卿士劉文公有姻親關系.因此,在晉國內亂時,周王室明顯地站在範氏和中行氏壹邊.趙、智、魏、韓四氏滅了範氏和中行氏後,接著又追究周王室中支持範氏和中行氏的人.他們知道劉文公根基深、地位高,無法扳倒,便指名道姓要周敬王懲治萇弘,而周敬王認為萇弘是輔立自己的功臣,壹向忠心不二,不肯懲處他.

晉國正卿趙鞅便派大夫叔向出使周王室,用陰謀詭計離間周敬王和萇弘的君臣關系.他故意頻繁地同萇弘接觸,有時密談到深夜才告辭,試圖引起周敬王和劉文公的懷疑.最後,叔向去晉見周敬王時煞有介事地說:“大王,我們晉國已經查明範氏、中行氏之亂與萇弘無關,妳不必再查究萇弘了.我也便告辭回國復命去了.”叔向臨走時,故作匆忙狀,不慎把袖中壹封偽造的信件遺落在殿階上.內侍把信撿起來交給周敬王.周敬王打開壹看,竟是萇弘寫給叔向的密信.信曰:“請轉告晉君,盡速發兵攻打周國,我將迫使敬王廢黜劉氏,以作內應”雲雲,周敬王把信傳給劉文公,劉看了大怒,不辨真假,不由分說,立即要周敬王搜捕萇弘,誅滅其九族.周敬王念其輔佐之功,不忍加害,但最終還是把萇弘放逐到千裏之外的蠻荒蜀地去.

萇弘有口難辯,悲憤交加,到蜀地後,郁郁寡歡.不久便剖腹開膛自殺了.萇弘的冤死,引起了當地吏民的憐惜同情,他們把萇弘的血用玉匣子盛起來,埋葬立碑紀念.三年後,掘土遷葬,打開玉匣壹看,他的血已化成了晶瑩剔透的碧玉.

後人遂用“萇弘化碧、血化碧、碧化、碧血、血碧、三年化碧”等形容剛直忠正,為正義事業而蒙冤抱恨.辛棄疾《蘭陵王》:“萇弘事,人道後來,其血三年化為碧.”

顧況《露青竹杖歌》:“玉潤猶沾玉壘雪,碧鮮似染萇弘血.”

溫庭筠《馬嵬詩》:“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成碧草愁.”

秋瑾《飲酒》:“壹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4六月飛雪——鄒衍蒙冤下獄

鄒衍是陰陽家,也是燕昭王的老師,曾有功於燕國,但他是齊國人,燕國齊國從開始成為封國之後,兩國的關系就不友善.特別是燕、齊處在兩國交戰之時,鄒衍的處境就可想而知了.據《史記·燕召公世家》記載:公元前 278 年,太子即王位,即燕惠王.這時鄒衍 46 歲,鄒衍以燕昭師而繼續在燕惠王朝為臣.然而燕惠王與燕昭王為人大不相同,燕昭王對鄒衍及其大臣可說得上是言聽計從,尊寵有加,而新繼承王位的燕惠王對先朝老臣卻並不信任,更談不上尊寵了.因為燕惠王在為太子的時候,和將軍樂毅發生過矛盾,到燕惠王即王位之後,便懷疑樂毅將軍,怕他手握重兵危害他的利益,於是就派騎劫取代樂毅為將軍.《史記·樂毅列傳》中記載樂毅將軍害怕被誅殺,所以被迫逃亡到趙國.鄒衍所處的地位與樂毅相似,或許因為樂毅的縁故而受到牽連,這在我們分析此事時自然聯想到的.

關於鄒衍蒙冤的原因,我們還可以作如下分析:雖說鄒衍用陰陽家的“候氣”知識對燕國農業作出了貢獻,但是,鄒衍的學說本身也是有毛病的,揚雄《法言》批評鄒衍迃回而不可承信.這是說鄒衍的學說,雖然宏大高遠,但是很難使人相信.《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也批評鄒衍的學說,王公大人最初知道他的學術,都會肅然起敬,另眼相看,但時間長了,便覺得很難實行.也就是說,給人以空談和不真實的感覺.自然使人產生疑惑,加上政治上燕、齊的敵對地位,更容易讓人懷疑鄒衍學說的動機.

燕國大軍更換主帥,使得前線的戰事局面大大不利於燕軍,而此時齊國出了個很了個不起的英雄田單,用火牛陣的戰法,神出鬼沒地大敗燕軍,燕國將軍騎劫被殺,燕兵退回燕國,齊國很快收復失去的國土與城市.

燕國與齊國雙方戰局的逆轉,形勢變化很快,這就引起了燕國國內的思想混亂,某些過去嫉妒鄒衍的人趁機散布流言蜚語,加之鄒衍是齊國人,使燕惠王周圍的人更容易找到借口譛害鄒衍.《後漢書·劉瑜傳》曾引《準南子》說:

鄒衍在燕惠王朝裏為臣確實是誠心誠意要想效忠的.但是燕惠王左右的大臣譛害於他,給他揑造了謀反的莫須有罪名,鄒衍蒙冤被下到監獄.他仰望天空,放聲痛哭,這時雖是六月間的天氣,本該暖和了的,卻因為他的冤情而感動了上天,從而為他下起霜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