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教誨之恩”指的是我幼年時,在國語老師田老師的教導下,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文學的種子,對文學產生了興趣,並且老師以自身作則教給了我做人的道理。這是在我日後的生活中受益匪淺的。
擴展資料:
此句出自於劉紹棠創作的記敘文《師恩難忘》(又名老師領進門),作者通過對小學壹年級時田老師的回憶,以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抒發了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教誨之恩是壹個成語,本意為因別人所做的事或者說的話對妳有很大啟發或者警醒。其近義詞有知遇之恩,養育之恩,教誨之恩,救命之恩,栽培之恩等。
回報師恩小故事:
1、毛澤東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同誌來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他特意邀請自己在私塾讀書時的教師毛禹珠壹起用飯,席間熱情為老師敬酒。毛禹珠不勝榮幸,感慨地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卻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賢,應該應該!”
2、魯迅探望老師?
魯迅對壽鏡吾老師壹直很尊敬。他18歲到南京讀書,每當放假回紹興時,總要抽空去看望壽老先生,1902年至1909年,魯迅出國留學。這8年間,魯迅經常寫信向壽老師匯報自己在異國的學習情況。1906年6月,魯迅從日本回紹興與朱安女士結婚,在紹興只停留了短短的4天,但他仍專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壽老先生。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師恩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