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如下:
三國時期,魏國廣陵太守瑯邪人趙昱,是壹個有名的忠孝人士。他13歲時,母親生病有三個月,他目不交睫地侍候在左右,經常握粟出蔔祈求神明保佑他母親,有時磕頭都流出血來,明顯消瘦了許多,鄉親們稱贊他是個孝子。
握粟出蔔,漢語成語,拼音是wò sù chū bo,意思是後用以指祈求神明護佑,去兇賜吉。出自《詩·小雅·小宛》。
成語用法
作謂語、賓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解釋
後用以指祈求神明護佑,去兇賜吉。
《詩·小雅·小宛》:“握粟出蔔,是何能谷。”鄭玄箋:“但持粟行蔔,求其勝負。”
粟的四字成語:握粟出蔔,天粟馬角,歷兵粟馬,不辨菽粟,寸絲半粟,布帛菽粟,膚粟股栗,杯水粒粟,義漿仁粟,壹絲半粟,粟陳貫朽,太倉壹粟,尺布鬥粟,鬼哭粟飛,粟紅貫朽,不食周粟,貫朽粟陳,仁漿義粟,貫朽粟紅,毛發絲粟,厲兵粟馬,鬥粟尺布。
握的四字成語有:大權在握、握手言歡、握發吐餐、握粟出蔔、握管懷鉛等。
1、大權在握
大權在握,漢語成語,拼音是dà quán zài wò,作謂語、定語,意思是手中掌握有很大權力。出自蒲韌《二千年間》九:王安石得到神宗皇帝的支持,大權在握,就全力來推行壹些新的政治。
2、握手言歡
握手言歡,拼音是wò shǒu yán huān,意思是握手談笑,多形容發生不和,以後又和好。其結構為連動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含褒義。